杨洁导演是我的恩师,风风火火,干事麻利,带领着《西游记》剧组,前后2000多号人,经过十几年的拍摄过程。
她是从男女老少观众传统的观念出发去选演员,拿如来佛说,十个人有八、九个人觉得像,这个就很难。
朱广龙这种佛气,不是通过演技能达到的。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那一集,在吉林长白山拍的,观众看到我身上烧的火那是真火,也是我自己在那里烧,因为要现在的话有两种办法,一种就是用高科技去两次合成,演员先做一次动作表示疼,我再把火做上去就可以了,还有一种办法就是找一个替身演员,来完成这样的动作。
当时我想第一替身演员人家也是人,可能很多动作你要再去教他,他一时完不成。
导演组坐在一起想办法,里面穿双石棉的衣服,外面再套上厚的衣服,在一些局部的地方,涂上凝固汽油,一点着你就在那里表演。
如果你要是真疼了,你就说一声,说我不行了,很多工作人员拿着铲子、沙、水在那儿等着,应该是万无一失的。
导演一说开始,我这个眼睫毛呲一声没了,脸上那种假毛毛也没了,脸也变形了。
这个时候我就要想在地下滚,地下滚的时候觉得不行了,可是我说不出话。
所以我后来说,这个人烧死以前是什么感觉,我是最清楚了,根本没有时间去说话。
就在地下滚,来回滚,导演还在那里直叫好,好,她就觉得表演很真实。
我爸爸就老跟我讲,艺术创作不是说你冒着生命危险就可以去做好的,因为你这个戏很长,别说生命危险,都不能受伤,因为你受伤的话,等于影响整个创作。
《西游记》拍摄完成,是用全部的心血甚至是生命在创作。
我记得有一次,我掉下来的时候有一个大马猴,在这儿接我一下,他的手也受伤了,剧组一共给我们补助了20块钱,我是12块,那个是8块钱,第二天还得去拍。
我的稿费很低,25集6年拍完,2000个人民币都不到。
钱就花在制作上,比如说摄制组要去武夷山、泰山、庐山全是这些道观寺院,全国各地最棒的一些景色拍进去了,现在我敢说,很难有投资方再愿意用6年时间这样全国各地去跑。
马德华当年是北方昆曲剧院的丑角演员,在《孙悟空大闹芭蕉洞》里演过猪八戒。
1981年,他听说杨洁导演要筹拍《西游记》,就去试戏,到那儿做了一个小品,谈了谈对猪八戒的认识,就幸运地获得了这个角色。
马德华每次说起猪八戒,总是兴致勃勃。
我系统地看《西游记》原著小说,一共看了三遍。
取经路上,猪八戒老是拽后腿,那只是表面来看是这样,实际上他是有血有肉的人。
我跟导演也谈过,猪八戒为什么贪吃,他胖,他胃大,肠子粗,别人吃二两就够了,他一斤不够,所以他就他贪吃。
你说他懒,胖人干点什么事,一会儿就累了,所以总想找地方歇会儿。
你说他好色,他应该是好美,好美之心人人皆有,不能因为猪八戒长得丑你剥夺他的权利。
你说猪八戒愚钝,猴哥一来就叫他呆子夯货,但是关键时候猪八戒比孙悟空还要聪明,比如说妖怪变成了两个唐僧,孙悟空火眼金睛分不出来了,猪八戒说,猴哥你要舍得出去头疼,我就知道哪是真的是假的。
念紧箍咒的,除去观音菩萨就是师傅。
所以猪八戒是个可爱的形象,大众身上的优点和缺点都集中在他身上。
一戏一格西游记 六载春秋铸经典(10)我原来是这个戏曲演员,一脚就插到电视剧里边来了。
开始的时候,孙悟空他是站在孙悟空的立场,我是站在猪八戒的角度,包括唐僧、沙僧,完全都是在个人去表演。
到后来就默契到什么程度呢?比如说到了这一个地方,进来以后交待一下环境,然后4个人在里面有些什么什么动作,那都不用导演去谈,只要说走一遍戏马上就有了。
4个人在一起吃饭,剧本上什么都没有,怎么办呢?我看盘里没有几块菜了,我啪拿起来了,我刚一拿起来,这一下筷子,猴子马上拿筷子给压住了,我说我是给师傅吃的,师傅您吃吗?师傅说不吃,说已经吃饱了,我就全弄我碗里了。
关键就是一个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