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温暖心灵的40部电视剧:黄金档 > 插图:第六章之阿信

插图:第六章之阿信

2025-03-31 02:02:26

在整个80年代,中国引进播出的日剧共37部。

进入90年代,中国又相继播出了《东京爱情故事》、《第101次求婚》、《同一屋檐下》等剧,再度掀起日剧热潮。

与80年代相比,90年代的日剧以年轻观众为主,同时也把木村拓哉、柏原崇、松岛菜菜子、深田恭子、铃木保奈美等一大批偶像明星推介到中国。

有调查表明,90年代以后在中国播放的日剧中,最受欢迎的是《东京爱情故事》。

进入21世纪以后,日剧的地位开始被韩剧取代,播出数量大大减少,影响日渐衰落。

2006年3月,22集日本电视剧《白色巨塔》在央视电视剧频道播出。

这部经典日剧赢得了中国观众的喜爱,全国收视率近4%,成为夜间收视高峰。

日剧由于制作费用高导致了卖价昂贵,而版权问题也尤其复杂,90年代以来,引入中国的日剧很少。

与此同时,韩国电视剧开始崛起。

《血疑》所开创的电视剧人物关系、叙事程式都被韩剧借鉴模仿,花季少女、白血病、无微不至的亲情、生死不渝的爱情、扑朔迷离的身世……这些元素也被韩剧发扬光大。

韩剧《蓝色生死恋》借用了绝症少女和兄妹相爱的桥段,讲述了贫富悬殊的两个家庭,意外抱错了新生的女儿,两个女孩的命运因此而逆转。

宋慧乔扮演的恩熙和宋承宪扮演的俊熙开始是兄妹,得知抱错孩子的真相后发展成铭心刻骨的爱情。

恩熙不幸得了白血病,几经波折之后,死在俊熙怀中。

俊熙也神思恍惚,丧生车下。

韩剧《夏日香气》中,宋承宪饰演一个灯光照明设计师,其初恋女友从小患有心脏病,就在两人即将举行婚礼的那一刻,女友遭遇车祸而亡,并将心脏移植给患有先天心脏病的孙艺珍。

一段时间后,宋承宪和孙艺珍在山中偶遇,他竟从她身上感应到初恋女友的信息,两人发展出一段深挚爱情。

为什么这些用了又用的绝症不伦之恋无望之爱总是能把观众感动得涕泪滂沱?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柔软、娇羞的部位,因为亲情、爱情、友情是人类的心灵之匙。

人类是情感动物,看到同类的不幸和磨难时,本能地会有推己及人的触动,看到同类历经曲折收获幸福时,也会由衷地祝福和喜悦。

电视剧是大众艺术形式,高深而理性的思考并不容易抵达观众的头脑,即使抵达了也不一定有多震撼,而情感剧却最容易使观众进入角色的情境,同呼吸共悲喜,戏里戏外融为一体。

这么多年来,节奏缓慢的韩剧总能吸引观众,纷纷扰扰的琼瑶剧征服了一代代年轻人,国产的亲情戏、苦情戏热播不衰,都足以说明:包装精美的情感剧始终是收视的定盘星。

上世纪80年代是日剧在中国的黄金时代。

随着电视机在中国家庭的全面普及,日剧在中央电视台这样的强势平台播出,无障碍地进入了亿万中国人的视野中。

正如导演谢晋说过的,我没有别的本事,我只能把镜头对准人,日剧中并没有奇情侠气和宫廷权谋,它们用真实的生活逻辑和真挚的人类情感,就能紧紧抓住观众。

而中国很多电视剧从业者,至今仍然沉浸在虚张声势和虚情假义的泥淖中,他们应该重新看看《血疑》和《阿信》这些老片,好好琢磨一下自己的创作。

《上海滩》头说惶恐 润发情路叹零丁(1)1985年是一个豪情无限的年份。

当年5月8日,中国人设计的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通过验收,中国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直接跨入第四代计算机激光照排的信息化时代。

当年6月,更加石破天惊的消息传来。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云集京西宾馆,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庄严宣布:人民解放军裁减员额100万!在国际局势并不太平的大背景下,中国主动裁军百万的消息,轰动了被军备竞赛搞得忧心忡忡的世界。

在文学界,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的刘索拉写下了《你别无选择》,以前卫的思想意识和艺术手法掀起强劲的刘索拉旋风。

马原写出了代表作《冈底斯的诱惑》,史铁生写下了代表作《命若琴弦》,莫言写下了《透明的红萝卜》,王安忆写下了《小鲍庄》。

先锋派和现实流交相辉映,一大批新锐作家崭露头脚。

技术革命带动经济发展,百万裁军向世界张扬中国信心,小说新人使文坛出现了百舸争流的兴旺景象。

种种观念中的禁锢碎裂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大手笔登场了。

这一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被打入另册多时的《金瓶梅》的洁本,名义是供学者研究用。

带着一种压抑的喜悦,文艺部门任职的处级以上干部纷纷掏钱购买,享受待遇。

这一年,中央电视台导演黄一鹤胆大包天地把春节晚会的现场搬到了能容纳一万多人的北京工人体育馆,虽然由于舞台过于浩瀚而导致调度失控,但从中可以看见文艺工作者们心无羁绊、自由飞翔的创作态势。

在那些豪气冲天的日子里,一首高亢的粤语歌曲飘荡在中国大地上。

香港电视剧《上海滩》在内地开播,满街尽是叶丽仪浪奔浪流的歌声。

如果说《霍元甲》点燃了男性观众的功夫英雄梦,《射雕英雄传》引动了青年男女的武侠爱情梦,《上海滩》则几乎吸引了所有年龄、不分男女的观众。

(1)《上海滩》从香港红到内地那时候,上海在中国人的印象里是一座计划经济下的工业城市,源源不断地为全国人民供应服装鞋帽和自行车、缝纫机。

年长一些的人知道,上海曾经是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但在解放后被改造成了国有经济的重镇。

电视剧《上海滩》的热播,让人们发现了上海的另一面:原来,这里还曾经是黑帮遍地、枪弹横飞的冒险家乐园。

在一种惊愕的表情中,人们重新认识了上海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