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温暖心灵的40部电视剧:黄金档 > 插图:第八章之四主角

插图:第八章之四主角

2025-03-31 02:02:26

香港无线1983版《射雕英雄传》根据金庸同名小说改编,共59集,分三部《铁血丹心》(19集》、《东邪西毒》(20集)、《华山论剑》(20集),1983年在香港播映,两年后登陆内地,成为当年最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

(1) 依稀往梦似曾见一个为这部电视剧痴迷了20多年的雕迷这样写道:《射雕》我是先看的电视剧,后看的小说。

两者一上来都没看全,都是断简残片。

1985年,我是一名住校的初中生,电视是看不着了,却传来了《射雕英雄传》的威名。

不是纯粹的好名声,一是神奇,二是恐怖。

听说剧情和功夫够劲,令人一沾包就沉迷,也听说其中有个梅超风,比地狱的勾魂使者还凶,其威慑力冲出屏幕,走向人们的谈资。

因为版权的问题,这部剧没有在中央电视台和省级电视台播过,然而地市级电视台不管版权的劳什子,先是省会太原播了,然后忻州地区台也播了,我听得耳朵长茧,眼睛放光,却被困在教室里上晚自习无缘欣赏。

武林至尊老《射雕》 佳人薄命翁美玲(2)学生总要放寒暑假,地区台反复在播,似乎专为照顾我这赶不上头锅饺子的人。

一见就引为知音,每天的生活重心就是等晚上的两集《射雕》。

地区台的信号异常飘忽,看着看着,憨郭靖、俏黄蓉就成了白幕或者雪花,有时通过转动天线的方向能解决,有时却得走好几家才能勉强看全。

武打片那时最火,之前的电影《少林寺》、电视剧《霍元甲》都红得发紫,《射雕》一播再播,始终火得不行。

第一部《铁血丹心》我看的不多,后来有了影碟才通过电脑补全。

《东邪西毒》看了大半,最是痴迷沉醉,欲罢不能。

《华山论剑》全伙看齐,总算不那么目迷神夺了。

我印证了之前听来的成见:《射雕》的神奇之处在于,以前影视里的插招换式是人力所能达致的,而《射雕》里的武功进入了凡人万万不能的境界。

万有引力不起作用,想怎么飞就怎么飞。

琴棋书画全用来动武,文武不再分家。

电脑特技凑趣,九阴十八爪和降龙十八掌施展之前携带的画面定式,非常洋气,非常神妙。

《射雕》的恐怖之处在于,《铁血丹心》里那个梅超风,形象是无常和疯子的混合体,而且来无影去无踪,专拿活人当练功的靶子,一出手就在人的头上抓出五个洞来。

这么一个魔怪,在剧中相当长的时段里没人治得住她,相当吓人。

我当时一个是被武功这个神物所惑,那些现在看来既无根底、也无力道的打斗,在我的心中简直就是神迹。

那些名目,个个都比我的日常所见高出几重境界,什么双手互博亢龙有悔,什么天罡北斗阵、三十六路打狗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悬念有如一根纤细柔韧的钢丝,始终牵着我的鼻子。

我开始以为,江南七怪就是不世出的狠角色了,谁知道他们连邱道长的一半也及不上。

邱处机又干不过梅超风,梅疯婆很是横行了一阵子。

我刚刚觉得观止矣观止矣,东邪、西毒、北丐接连出场了。

老是天外天楼外楼的感觉,老也跟不上趟。

更让我懵懂少年肝颤的是,郭靖和黄蓉明明爱得好好的,不是师门不准,就是老爸干预,好不容易谈拢了吧,双方又成了血海深仇的对头,把个靖蓉夹在中间爱得好不辛酸。

在知道欧阳锋是杀死江南四怪的凶手之前,我的牵肠挂肚一点儿不比剧中的两小更少。

总算华山论剑,郭靖修成正果,靖蓉缔结美满婚姻,远走尘世之外。

我也得偿所愿,放心地开学返校了。

那时金庸的名头还未响彻云霄,我看了电视剧也不知道找原著读。

小说是无意中撞到我手里的,一本十六开的薄本儿。

为什么是薄本儿?因为精明的书商把一套《射雕》拆成了十本来卖,来租。

内地正版金庸全集要等1994年三联书店的大手笔,而上书宝文堂书店的那几本书也是后来得见的,最初传来的就是书商私印的分拆本。

这本里写的是靖蓉水边定情到桃花岛求亲的段落。

黄蓉单相思,过家家解闷,用泥人捏了靖哥哥和自己,念念有辞地给盛饭。

这一切被郭靖暗中看在眼里,大为感动。

我也对这段大为心动。

欧阳克的灵蛇拳,黄蓉的叫化鸡,郭靖的笨蛋悟性,写得好啊。

最妙的是桃花岛上比武,三大高手用箫声、铁筝和吼叫比拼内力,却偏偏被郭靖破鞋打出的节奏乱了心神。

接着带出老顽童,黄药师用计关了他多年,他回敬一盆尿一鞋屎就算扯平,委实搞笑。

武林至尊老《射雕》 佳人薄命翁美玲(3)在此之前,《水浒传》和《三侠五义》是我的枕边宝书,现在跟《射雕》一比,简直成了清汤寡水的社教读物,在娱乐性上的落差可以光年来计。

从此,我在业余时间专门致力于寻找《射雕》的其他部分。

那是怎样一个文化残缺的年代啊,看全这套书竟然花了我差不多两年时间。

其间,我用上了大海捞针的刺探、死皮赖脸的恳求、巧取豪夺的截留等诸般招数,有时脸皮受损、信心受挫,还是不折不挠地完成任务。

到目前为止,这套书我看了三遍,电视剧看了两次,每当听见依稀往梦似曾见的歌声,还是很有感触。

这个故事可能只属于这位执著的雕迷,但这样的投入心态属于所有被《射雕英雄传》深深吸引过的人。

说起来,在八十年代中期,人们已经有了很多中文化娱乐项目可以选择:可以看小说,听流行歌曲,进影院看电影,在家里养君子兰,但那个时候的文化消费仍然带有群体迷恋的气息,一个热门文艺作品会成为大多数中国人追逐的对象,而《射雕》就是最有代表性的那一个。

(2) 五大主创功力深《射雕英雄传》是金庸的代表作,最初连载于1957~1959年的《香港商报》,成书后风靡于华人世界,并成为影视改编的富矿。

在无线版的《射雕》之前,已经有了米雪和白彪担纲的佳艺1976年版,而且反响不错。

无线抱着必须胜出的雄心,派出了强悍的制作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