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红楼梦》的拍摄不光是央视的任务,而成了整个红学界的大事。
几乎所有的红学名家都参与其中,大师级的权威都成为这部电视剧的顾问。
从开始做提纲,一直到剧本出稿以后,逐一征求专家意见。
一直到后来选演员,办学习班,红学家们付出了辛勤的劳作。
导演王扶林头上始终顶着巨大压力,他回忆说,我在电视圈工作了50年,从1958年5月1日投身电视事业,当时中央电视台还叫北京电视台,一直到现在。
筹拍《红楼梦》时,央视既没拍过古典作品,也没拍过文学名著,大家怀疑能不能拍成、拍好。
红学界有各种说法,争得面红耳赤,学术是非是多,投入到这个领域里头是自找麻烦。
当时剧组的工作人员专业的少,东拼西凑,人家看不起。
一看演员,十七八岁,十八九岁,有的专家问其中的演员说你看过《红楼梦》没有。
他说我看过小人书,专家就说了,你看过小人书就来演《红楼梦》的十二钗,你这不是糟蹋《红楼梦》吗?但是我心里对这个问题是另有答案的,一件事情总是从无到有,他不是没看过吗,我办一个学习班,就教他读书,读一遍不懂,读两遍,读两遍还不懂,有专家辅导,给你讲人物,让你学习琴棋书画,让你选择接近你的角色,你做小品给我看。
通过这个学习班,你了解了书里的人物,我们也了解了你这个演员怎么回事。
如果这个《红楼梦》连80年代青年人都读不懂的话,它能成为名著吗?它早就失传了,我觉得没什么了不起。
我虚心学跟着专家学,用他们研究成果武装自己,一方面战战兢兢,一方面又有一股志气,非得拍出来给你看看。
当时没有那种我要通过《红楼梦》出名、得利的想法,我说把它拍完就不简单了,不挨骂就更不简单了。
十年一觉《红楼梦》 几多天涯沦落人(2)《红楼梦》的创作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最大的难题在于如何收尾。
它本来是个大悲剧,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但是后40回不是这样写的,沐皇恩、延世泽,兰桂其芳,成了大团圆的结局。
周岭认为,这实际上把《红楼梦》的高度降低了。
我们改编到80回以后就写不动了,因为人物变了,矛盾不见了,接不起来了,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还有一个疯癫的贾宝玉,怎么办?我们非常佩服当时中央电视台的负责人戴临风和阮若琳,他们拍板同意我们的改变原则,就是根据人物发展、情节推进的自然逻辑,根据原著前80回正文的伏线,根据现在能看到的脂砚斋批点的版本,根据《红楼梦》学术界多年研究成果,尽可能合理地把80回以后部分构想出来。
忠于原著,重视续作,凡是合理的内容一概保留,不合理的部分把它还原成素材,能用多少用多少,按照这个原则把剧本完成了,这个剧本是经过了全体专家的审阅。
《红楼梦》于1984年9月正式开机,于1987年上半年制作完成。
跟《西游记》相比《红楼梦》开机较晚,而完成较早。
36集《红楼梦》播出以后引起巨大反响,但并非喝彩声一片。
王扶林至今仍记得描述当时收视反应的两个词:毁誉参半,差强人意。
有说好的,竟然把这个《红楼梦》拍出来了,不容易,但是一看呢不够深刻,味不够,叫毁誉参半。
电影《红楼梦》出来以后,慢慢的舆论有点变了,觉得电视剧《红楼梦》不错,身价慢慢高一点了,到了中央电视台搞《红楼梦》剧组相聚20年再聚首,说已经播了700多遍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电视剧《红楼梦》的声望越来越高,被说成了经典,但谦虚的王扶林表示不敢苟同。
他说,我不是故意卖乖,你想我《红楼梦》也就是读了一年,研究它的学术成果,拍了两年半,后期制作一年,就这么一点时间,你说我对《红楼梦》能了解到一个什么样的深度?再加上当时这些演员都十七八岁,他们对人物有一个初步理解,要把人物的韵味演出来差距很大。
欧阳奋强出了一本书叫《记忆红楼》,扉页有一个作者介绍,说他创作的贾宝玉不可超越,我准备给他提醒一下,再版的话把这几个字去掉,你只能说比较尽心尽力完成了角色,说不能超越就太过了。
87版的《红楼梦》只能按照冯其庸先生的评价:这是《红楼梦》小说有史以来最大的普及。
当时确实书店里的书抢购一空,这是对的。
以前都是折子的、片断的表演,我们是全本搬演,第一次把《红楼梦》的人物在屏幕上定了位。
编剧周岭也说,大家一边看电视剧一边看小说,实际上是全国人民在补古典文化课。
周世昌先生在电视剧《红楼梦》播出之后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是对这部剧最经典的评价,他说‘收尾全龙第一功’,说这是《红楼梦》改编以来唯一的完整作品。
而且,《红楼梦》的意义超过了这部作品的本身,它给后边的一系列名著改编铺了一条道路,它是打头阵的,引发了一系列名著改编的现象。
周岭不无遗憾地说,现在回忆起来,毕竟是20多年前的作品,是一个时代转换期的作品,不可避免地带着那个时代的痕迹,有很多缺憾。
那个时候‘文革’结束不久,左的思潮影响没有完全消除,对很多问题的认识比较保守。
按照当时的一个要求,这个作品只能拍成严格意义上的现实主义作品。
《红楼梦》是典型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的作品,它的浪漫主义部分简直匪夷所思,这种新奇的想象力都没有表现,不可以表现,甚至连梦都不能写,绛珠仙草,神瑛使者,太虚幻境的故事都没有,更不要说所谓迷信色彩的东西,统统不许出现。
这就使作破的完整性就受到很大的影响。
十年一觉《红楼梦》 几多天涯沦落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