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温暖心灵的40部电视剧:黄金档 > 插图:第二章之庐山恋

插图:第二章之庐山恋

2025-03-31 02:02:25

1981年拍摄的电影《少林寺》开创了内地和香港合拍电影的先河,也确立了内地风光和武术队员加香港幕后班底的新模式,使武侠功夫片的品质发生了质的飞跃。

《少林寺》拍完以后先在香港上映,取得了当年票房第四的成绩。

转年在内地上映时,一举成为轰动性的文化事件。

看惯了革命题材的观众被武打奇观和漂亮山水所吸引,同时陶醉在影片优美抒情的音乐中。

武侠功夫片是中国独有的类型片,是中国电影人行走世界的一张灿烂名片。

二三十年代,以《火烧红莲寺》为代表的仙剑神魔片曾经是市民们的最爱,随着战火硝烟的弥漫,武侠功夫片的大本营迁往香港,成为香港电影人的看家本领。

改革大潮又一次把武侠功夫片送回内地,电影《少林寺》的成功使这一类型片又一次在大陆地区生根发芽。

1981年,就在香港导演张鑫炎率领内地武术队员李连杰们在黄河边拍摄《少林寺》的时候,山东电视台的纯内地班底也开始了武打电视剧《武松》的筹备和创作。

八十年代初是武侠功夫片当道的时代,《少林寺》《少林小子》等电影,《霍元甲》《武松》《射雕英雄传》等电视剧,不仅给成年人带来了业余时间的欢乐,更主宰了一代成长中的青少年的精神生活。

武打片的录象带曾是最抢手的流转物,录象厅是很多人大快朵颐和精神成长的所在。

山东电视台拍摄了系列水浒人物电视剧:《武松》《鲁智深》《林冲》《晁盖》《宋江》《李逵》《顾大嫂》。

《武松》成为了永远的经典,《鲁智深》《林冲》《宋江》也很有反响,到了《顾大嫂》就难以为继了。

单独播放以后,山东台又把这些系列剧按照原著的时间顺序重新组合起来,构成了山东版的四十集《水浒传》。

多年以后,央视制作了更加精美和完整的40集《水浒传》,但在很多人心目中,它始终无法取代旧版《武松》的英雄豪气。

长江后浪推前浪 《武松》还是老的靓(2)(1)最真的武松从哪里来武松的扮演者祝延平是山东人,1958年出生,14岁便到济南京剧团学武生。

1978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参演过《元帅之死》《特急警报333》《花枝俏》等电影。

祝延平版武松洋溢着一股凛然正气,是少见的能契合大众对文学人物想象的荧屏形象,只有《围城》里陈道明的方鸿渐能与他媲美,尤胜过《西游记》里六小龄童的孙悟空、《三国演义》里鲍国安的曹操。

央视《水浒传》里的武松丁海峰跟祝延平比,草莽气质和勇武气势都不够。

祝延平在《武松》之后归于沉寂,虽也参演了一些影视剧,但反响甚微。

近来,他以配角身份出现在《神探狄仁杰》中,又在张纪中武侠剧《鹿鼎记》里演了陈近南。

为人不识陈近南,纵是英雄也枉然,人到中年的祝延平扮演这位大英雄、大宗师是再合适不过了。

多年以后,祝延平回忆了拍摄《武松》的前因后果和酸甜苦辣:那是1981年的夏天,当时我还在上海戏剧学院读书,听说山东电视台筹备这部电视剧,想开掘古典名著。

究竟怎么搞,搞什么人物,我们都不太清楚,我们班的同学拍照片自荐,想去演其中的角色。

我还帮他们摆摆架子,给他出出主意。

结果没想到当时的导演王俊洲,他是戏剧学院导训班毕业的,给我写了一封信,说山东电视台准备搞《水浒》这个题材。

我当时已经拍完了《元帅之死》,面临着毕业剧目演出,一算时间没什么冲突,加上戏剧学院领导支持,就去山东拍《武松》了。

《水浒》是家喻户晓的,我当时读原著的时候只有16岁,武松这个人物从年画,小人书,人们讲的故事,在我们心目当中已经很熟悉了,山东台就单纯的先搞《武松》这部剧,希望以武松开头,把其他的人物带出来。

那时候电视连续剧很少,几乎是没有,有个三集的电视连续剧人们就挺注意了,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王俊洲后来跟我讲,山东电视台决定搞这个戏以后,他第一人选就是我,因为他当年在学院读书的时候,看过我演的《伊索》、《奥赛罗》,对我专业上的信心非常足。

当时山东电视台台长问他说,你为什么选这个演员,有没有第二方案?他说:没有,只有他来不了,我才能考虑其他的演员。

当时说有几个条件,第一必须从事过专业的表演训练,第二曾经就是上过镜头,第三有一定的武功基础,第四就是他必须是山东人,是山东的演员,我是几个条件都具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