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创作,王立平的体会是一朝入梦,终生不醒。
他小时候不喜欢琐碎的《红楼梦》,在阅尽人间的悲欢后才读懂了这部小说。
之前,他的所有作品都是别人找上门来请他写的,惟有《红楼梦》音乐是他找到剧组主动请缨的。
在翻阅了《红楼梦》的所有版本后,他确定了音乐的基调--满腔惆怅,无限感慨。
在这个大原则下,他尽心竭力地写了四年多。
电视剧中的歌曲都是陈力演唱的,只有《红豆曲》《聪明累》男声版是王洁实唱的。
多年以后,王立平筹备红楼梦音乐会,演唱者变成了他的老搭档郑绪岚。
相比而言,陈版刚劲,郑版凄婉。
《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以一句概括的话展开全剧的大悲大喜。
《好了歌》是剧中的跛足道人念的顺口溜,带有看破红尘、劝人出世的意味。
《晴雯歌》写的是晴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凄惨命运,曲调轻灵优美,宛如贾宝玉怀想故人时的轻轻叹息。
《聪明累》唱的是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字里行间一唱三叹,带有鲜明的警示意味。
以上这两首歌是比较不悲的两曲。
最悲的是《葬花吟》。
曹雪芹的词写得悲苦,王立平的音乐写得伤情。
这段音乐的创作耗时一年零九个月,是王立平写得最苦的一首。
他说,按现代人的观点林黛玉是个个头不高、老爱生气、整天病恹恹的,哪个男孩会喜欢她?那为什么曹雪芹会对她倾注那么多感情?我每天反复琢磨。
有一天,我突然想到那一句: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这哪里是低头葬花,分明就是一个女子在叩问苍天啊!这是一种悲鸣,是呼号,瘦弱的黛玉刹那之间,突然就高大了起来。
顿时,激情来了,旋律也就油然而生。
写着写着,我甚至泪流满面。
《秋窗风雨夕》和《题帕三绝》也是林黛玉写的伤身悼世之作。
林黛玉病卧潇湘馆,秋夜听雨声淅沥,灯下翻看《乐府杂稿》,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写成《秋窗风雨夕》。
已觉秋窗秋不尽,哪堪风雨助凄凉,由一个高亢声调急转直下进入低声的哀歌,至美。
《题帕三绝》用凄切哀婉、缠绵悱恻的笔调,表白了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一唱三转,拧得人心疼。
主题歌《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揭示了宝黛爱情的主线;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预示了分断的结局。
这一曲配上词是一首好歌,去掉词便是优美的主题音乐。
《叹香菱》是香菱的判词,也是一个谜面,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说的是香菱的身世和命运,自从两地生孤木,两土加一木是个桂字,暗示着夏金桂出现逼死香菱,致使香魂返故乡。
这首歌字不多,音乐也简单,婉如淡淡的离歌。
为探春远嫁写的《分骨肉》,一上来就一帆风雨路三千,预示了从此永别的悲凉。
唱到奴去也,莫牵连时,直有撕心裂肺的感觉。
《红豆曲》是宝玉在冯紫英家的酒宴之中行酒令时所唱的小曲。
这首歌唱出了宝玉身处钟鸣鼎食之家却充满了相思泪水的无奈。
抄检大观园之后,二小姐迎春亦搬出了大观园,即将嫁人离去。
宝玉到迎春所住紫菱洲一带徘徊,但见一片廖落凄惨之景。
宝玉触景生情,作成《紫菱洲歌》。
迎春喜爱下棋,宝玉在紫菱洲畔看到了棋枰,追忆迎春在时的欢乐时光。
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一片惆怅尽在其中。
可以说,《红楼梦》音乐树起了一座丰碑,一道高墙,几乎是不可超越的。
王扶林说:《枉凝眉》这个曲子是流传比较广,而且都认为是经典,但也有人曾经说过,这个《红楼梦》的曲子确实是不错,但是没有人会唱。
这个问题我要提一个反问题,帕瓦罗蒂唱的歌谁会唱啊,你们承认他是世界顶级的歌唱家吗?我觉得《枉凝眉》就是这样的东西,就是它有很高的价值,但是它不是一般的流行音乐。
这个歌会流传下去,靠它的艺术价值、品位,靠它和剧情、人物、环境气氛的深度依存关系。
满城争说心中《渴望》 导演选角连蒙带诓(1)1988年,《人民日报》在元旦献词《迎接改革的第十年》中满怀豪情地说:改革将在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领域展开。
国家在不久之后就有了新的大动作。
4月1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设立海南省,中国的行政区划又多了一个省,而最大的经济特区也随之产生。
南方的溽热空气中弥漫着挡不住的诱惑,十万青年下海南,准备伸展拳脚,建功立业。
1984年至1988年,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社会生产力得到解放,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但是由于忽视价值规律,1988年出现了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现象,引起了全国性的抢购风潮,价格改革闯关受挫。
为此,国家不得不放慢了改革的箭步,从1988年9月到1991年底进行了治理整顿,调整经济的内息。
1989年是多事之秋,所有的中国人因为那场动乱而心生彷徨。
国家的命运走向和民众的彷徨心态在文艺领域多有投射。
1988年,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红高粱》在西柏林擒熊,令整个电影界精神一振,一首《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似乎在召唤中国人往前走,莫回头。
而这一年最流行的音乐是西北风,歌手不分男女,一律唱着荒凉、惆怅的西北劲歌,似乎只有用粗犷高亢的嗓音,才能抒发心中的激情和狂躁。
与此形成应和的是迟志强的《悔恨的泪》,这些囚歌把跌入深渊的囚徒的痛苦煎熬、对自由生活的憧憬、对前尘往事的追悔莫及,一一唱了出来,把没有失去自由的人们也唱得心酸不已。
这一年,随着《少年壮志不言愁》的歌声响起,大学里教书的青年教师刘欢一夜成名。
这是电视剧《便衣警察》的主题曲,这部电视剧把观众的视线带回到1976年的四五天安门事件中,一个不愿意昧良心的警察周志明销毁了胶卷被抓,昨日公安人,今日阶下囚。
从这片黎明前的黑暗中,人们再度感受到了那个荒唐年代的彻骨寒意。
后来,粉碎四人帮的春雷响起,中国在短短几年间天翻地覆。
这是海岩的第一部电视剧,充斥着政治风云和敌我暗战,同时又涌动着阴差阳错的爱情。
海岩就此认定了阴谋加爱情的通俗剧模式,而胡亚捷、申军谊等年轻演员迅速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