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思想情趣上的贴近,《渴望》还运用了很多艺术手段来吸引观众。
首先是层出不穷的巧合。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这一直就是中国传统评书罗织故事的重要手段。
《渴望》的故事内核是坏大姑子丢了孩子,被不知情的好弟媳妇捡到,养了多少年后还了回去,这里头就有个巨大的巧合,怎么大姑子丢的孩子恰好就被弟媳妇捡着了?还有,好几组三角恋,每当三角中的两方单独呆在一起,必然被最后一方撞见。
什么事儿一自以为机密,便迟早会泄露;什么话一想背着人说说,便隔墙有耳。
真是消不尽的误会,解不开的乱麻,吵吵闹闹地延续了50集。
还有有话不说法。
这一招也是中国通俗小说的常用招法。
比如说《神雕侠侣》里,杨过给郭靖和黄蓉制造了那么多麻烦,一个重要的驱动力就是他要为父报仇。
设若他早知道父亲的死因,便不会有这么多枝节。
然而,几句话就能说清的事,郭靖不说,黄蓉不说,大敌当前时不能说,风平浪静时也不说,把读者急了个半死之后,才由柯镇恶仗气说了出来。
《渴望》里慧芳的心意完全可以早点告诉大成,小芳的身世完全可以早点揭开,编导就是捂着不说,一任误会和敌意绵延不绝。
满城争说心中《渴望》 导演选角连蒙带诓(4)再有就是地道的京味儿。
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是北京市的文化单位,就好比地道的京味儿话剧只能在人艺的舞台上出现,地道的京味儿电视剧也只由这家电视机构产出。
《四世同堂》是典型的老京味儿,老舍写得地道,后人拍得忠实。
王朔的《编辑部的故事》是新京味儿,除了牛大姐是上海来的,其余五个编辑京腔纯正。
《渴望》当中最字正腔圆的是韩影扮演的刘大妈,她说的胡同方言如今有很多已基本不用。
一个寡妇带着两个闺女过日子,一定得有精打细算的才干和横冲直撞的气势。
这种才干、气势加上京腔,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此外,她一定还是剧组很多演员不挂名的台词老师,因为凯丽、李雪健等外地出生的演员并非纯正的京片子。
不能不说的是剧中的音乐,尤其是那三首传唱一时的片头和片尾曲。
作曲家雷蕾是著名作曲家雷振邦的女儿,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
1982年,她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开始影视音乐创作。
《渴望》音乐是雷蕾和她的爱人易茗合作的,两人在创作中互相激发。
雷蕾的一段即兴弹奏触动了易茗的灵感,他写下了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亦真亦幻难取舍……的歌词。
而在写《好人一生平安》时,易茗的一句谁能与我同醉,相知年年岁岁打动雷蕾,她先写了这段高潮音乐,又补上前面的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的曲调。
最后一句开始是如今举杯祝愿,身如一缕轻烟,他们感觉情绪低落,境界不高。
冥思苦想中,易茗来了灵感,想出了如今举杯祝愿,好人一生平安,这句话后来成为社会流行语。
主题歌《渴望》是毛阿敏演唱的,经过20多年的沉浮,她已经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殿堂级人物。
《好人一生平安》是李娜演唱的,李娜是典型的影视歌手,曾为160多部影视剧配唱歌曲,获奖无数。
1997年,李娜告别红尘俗世,出家修行。
《每一次》是天津歌手张宏生演唱的,他后来还为《编辑部的故事》、《京都纪事》、《多情剑客》等电视剧配唱。
鲁晓威说:当时我曾央告过很多大作曲家,包括王酩老师、王立平老师,后来选中的是跟北京电视艺术中心长期合作的雷蕾老师。
在选择作词的时候,我看到了易茗先生不多的作品,觉得他既有着中国古汉语的功力,又有着现代诗歌的风采,就像后来他写的《好汉歌》一样,他可以把很复杂的、抽象的概念表达出来。
开始只写了一首主题歌叫《好人一生平安》,只在30集里用了,我又逼着作曲、作词者写出一个《悠悠岁月》,这两首歌后来走到海外,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在传唱,真为电视剧添光增彩。
这些首歌给了电视剧无尽的想象,只要一听到那个,马上就进入到规定情景里了,所以我对作曲家的才华是由衷钦佩的。
我记得有句词开始是‘谁能与我同在,相知年年岁岁’,作词觉得意境不到,改了一个字,‘谁能与我同醉,相知年年岁岁’,一个醉字把意境拔高了不知道多少倍。
前二十回只播了旋律、音乐,后三十集才让歌词出来,没想到这首歌大江南北一片飘红。
第三首叫《每一次》,创作者的激情不断焕发,拍到第四十集了赶了一首歌,以非常高亢的旋律和呐喊来表现人们心中的渴望,只是歌手张宏声没有像毛阿敏和李娜一样那么红。
当时的副导演赵宝刚向我极力推荐毛阿敏,当时我对音乐的认知都没有他深,开头是毛阿敏唱《好人一生平安》,李娜唱《悠悠岁月》,后来我们倒腾了一下,毛阿敏和李娜的把控能力相得益彰。
满城争说心中《渴望》 导演选角连蒙带诓(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