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活宝如在眼前。
他们在每一件事情上都相生相克、争论不休,编辑部的故事才那么精彩。
李冬宝是王朔们为葛优量身定做的,他演起来自然如鱼得水。
当时的葛优还有头发,演技倒不太用得着,显出了台词功夫。
葛优自己也承认:我就是演这部戏出的名。
吕丽萍当时刚从上海调到北京,家还没安顿好就来到片场拍戏,儿子像小尾巴一跟着。
她演的戈玲不是大众情人,而是邻家女孩(大龄的)。
当年,吕丽萍拿了飞天奖,没得到金鹰奖。
她自己分析说:估计是南方的女士不喜欢快人快语的北京小姑娘!这两个人是挑大梁的,没有明显的性格缺陷,他们说着智性而好笑的台词,并不把自己搁进去。
无边调侃萧萧下 《编辑部故事》滚滚来(7)可爱的是其他三位,他们奋不顾身地出洋相。
余德利就是我得利,一个铜臭气熏天的人势必好玩。
虽然人们都爱财,不过在影视里公然势利的人总会受到嘲笑。
侯耀华靠这部戏一举走红。
牛大姐永远正确,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主义不放松。
当年,剧组考虑了包括李明启在内的很多优秀演员,但总觉得跟牛大姐还差一点,最后找来了上海青话老演员童正维。
导演对她的形像很满意,但担心她不能适应京味儿风格。
此时,童正维显示了她在话剧舞台上多年打拼的功底,很快就过了语言关。
于是,一身列宁装的牛大姐正式出现在了《人间指南》编辑部。
事实证明,这是明智的选择。
僵化落后的牛大姐在新时代里显得怪诞而可笑,成了观众眼里最可爱的人。
刘书友永远寒酸,他的搞笑定律是:可恨之人必有可笑之处。
人艺老演员张瞳演得太好了。
剧组开始找他演陈主编,他一眼就看上了小人物刘书友。
他就是爱演这类歪的邪的,比如《茶馆》里的算命先生唐铁嘴。
任何时候,一身毛病的家伙几个照面就能让人记住,而一身正气的主角弄不好很快就被人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