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还是中国情景喜剧元年。
虽然说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是在1993年夏天开机的,但它的影响力是在1994年确立的。
一家成天不干正事、贫来贫去的男女老少登上荧屏,中国的电视剧史从此改写。
该剧在北京的播出并不顺利,因为有人反映该剧讽刺挖苦老干部,只播了6集就草草收场了。
但是满园春色关不住,这部剧还是通过河北台的辐射传到了北京,并且为百姓所喜闻乐见,尤其是付明和贾圆圆博得了万千宠爱。
开始,评论界有些发懵,不明白电视剧怎么弄得跟剧场相声似的,满嘴跑火车不说,还老能听到观众的笑声,本能地进行了批评。
渐渐骂声停息,掌声响起,《我爱我家》成为了全民的经典。
酷评家们有一个说法:中国真正的情景喜剧只有一部半。
一部指的就是梁左编剧、英达导演的《我爱我家》,半部是指2005年宁财神编剧、尚敬导演的《武林外传》。
这两部剧在自己的时代里都是无与伦比的,只不过《武林外传》用了最时髦的网络包装,让人物穿上了古装,以恶搞时尚为主要的杀伤力,被认为影响不及三十五岁以上人群,所以只能是半部经典。
其实,梁左的植根于相声艺术的幽默感更意味绵长,但宁财神的打通古今、天马行空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才华。
(1)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导演英达现在是公认的中国情景喜剧之父。
英达是名门之后,其曾祖父英敛之是《大公报》创始人,其祖父英千里是早年间的教育家,其父亲英若诚是北京人艺的著名演员、导演、戏剧翻译家。
英达是北大心理系毕业,上学时在北大挑头成立了话剧社。
1983年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北京东城师范学校教书。
他不甘心一生以教书为业,就在业余时间加紧学习戏剧知识。
后来,美国导演乔治-怀特来京排戏,在父辈黄宗江的推荐下,英达为怀特做翻译和导游。
怀特对英达很满意,了解他的志向后,给英达提供了去美国奥尼尔戏剧学院短期学习的机会。
学完之后,英达又到美国密苏里戏剧学院学戏剧导演和表演。
1988年,英达获得了硕士学位。
中国导演谢晋去美国拍摄《最后的贵族》,英达在剧组做了副导演。
在美国攻读硕士学位时,他看了美国洛里玛影视公司拍摄的情景喜剧《考比斯节目》。
演员在观众面前演出,现场同时拍摄。
虽然演员没有进入镜头,但他们用笑声跟演员进行随时的交流。
英达觉得这一剧种很新鲜,进而萌发了把这一形式带回中国的想法。
情景喜剧开天地 《我爱我家》全无敌(2)回国以后,英达先做了演员,在电视剧《围城》里扮演了赵辛楣。
在参演电视剧《爱你没商量》时,英达与编剧王朔结识。
由于王朔的《编辑部故事》之前的大获成功,《爱你没商量》卖了个好价钱。
但是当时评论界的骂声很高,观众也不认可,王朔憋着弄一部翻身之作。
1992年11月5日,英达与王朔第一次开始讨论《我爱我家》的创作意向,两人一拍即合。
他们都是口若悬河之辈,唇枪舌剑,互相激发,敲定了基本的形式内容,也敲定了这个舶来品的名号。
室内剧已经被《渴望》那种类型率先占领了,栏目剧又太像电视台的一档普通节目,叫个什么好呢?就在谁也没招的时候,王朔提出把此剧种的英文直译过来叫情景喜剧得了,虽然谁也没觉得这名字多灿烂,可是谁也没想出更好的。
王朔说了:你搞出了这种剧,你说啥就是啥,等它火了,多拗口的名字也就顺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