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李白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
隋朝末年,他的先祖因犯罪而迁居中亚细亚。
至于李白的家世和出生,至今依然是个谜,学术界的说法各不一样。
为多数人所认可的是:李白出生于安西都护府所辖的碎叶城,5岁时随父亲迁到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的青莲乡。
少年时代的李白非常喜欢学习,学习范围也很广。
除了阅读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他还浏览了诸子百家的书籍,并好剑术。
他相信道教,具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并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青少年时期,他在蜀地所写的诗歌已很少留存到今天。
李白二十五六岁的时候,出蜀东游。
在此后的10年间,他遍游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
开元十八年(730年)前后,他抵达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
天宝元年(742年),玄宗将其召入长安,担任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
但为官不满2年,由于无法施展自己的报负,他愤然辞官,离开京城。
李白此时的诗歌创作已经基本成熟。
此后11年间,他继续在长江、黄河的中下游地区漫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
此时,他依然关心国事,希望能得到朝廷的重用。
天宝三年(744年),李白在洛阳与杜甫相识,并结为好友,第二年分手后两人就再也没有会面。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当时的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
次年12月,他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应邀到永王李璘幕府。
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牵连获罪,不久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
但在途中又被赦免了,当时他已经59岁,便在江南一带流浪。
61岁时,他听说太尉李光弼率领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的叛军,因此北上,准备从军杀敌,但因患病,只得半路折回。
762年,他在叔父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
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他经历坎坷、思绪广博,不但是一位天才诗人,还具有隐士、道人、游侠、刺客、策士的气质。
儒家、道家和游侠的三种思想在李白身上均有体现。
可以说,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为后人留下了900多首诗篇,这些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也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也不隐藏对功名事业的向往。
《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展露。
李白在少年时代就喜欢游历各地,还写了不少相关的诗,如《侠客行》。
在长安3年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极大影响,他的政治理想与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心中充满痛苦和愤懑,于是写下《古风》、《行路难》、《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著名诗篇。
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很多的名山大川,写下不少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篇。
在这类诗作中,山川与他那叛逆不羁的性格相互契合,《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最杰出的代表作。
诗人用淋漓洒脱的诗笔,尽情舒展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种种冒险经历和精神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真正的解放。
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是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