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巴蜀文化与滇文化巴蜀文化与滇文化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关系。
两者之间之所以能发生这样的关系,主要在于它们在地理上的临近。
云南的盐津是古带中原人进入云南的要隘,位于云南东北与四川的交界处,在乌蒙山脉关河深谷的中段,是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的起伏地带,自古以来就是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滇文化的交汇融合点。
这里的文化源于滇文化,同时也受到巴蜀文化的巨大影响。
僰人悬棺盐津地区有著名的僰人悬棺,且这块地方和四川宜宾地区同为古僰侯国。
秦汉以前,这里是僰人聚居的地方。
到了殷商末期,周武王出师伐纣,僰人也参加了河南孟津会战,并因助周灭殷有功而被周天子封为僰侯国。
到了汉高祖年间,统治者将僰人聚居地改为道,古僰侯国再次被称为僰道县。
公元前182年,汉朝又修建了僰道县城。
春秋时期,古僰侯国与巴国、蜀国在今天的四川地区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但是,古僰侯国与巴国、蜀国相比,地域面积小,物产也不丰富,文化和生产都比较落后。
它与这两国毗邻,必然会受到它们文化的影响。
后来,古僰侯国和巴、蜀相继被统一。
三国时期,蜀汉曾在这一地区设置了马湖县和潜街县。
唐代时又将马湖改作天池,元朝年间曾在这里设置马湖路总管府。
到了清代,古僰侯国的一部分被划到了今天的云南省,古僰侯人也消失了,只留下了僰人悬棺和汉代岩穴墓葬,而岩穴墓葬又是巴蜀文化中比较典型的墓葬,由此可看出巴蜀文化对古滇文化的影响。
据专家研究发现:蜀地在商后期曾一度控制南中地区(今四川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两省),蜀文化必然会与当地的文化进行交流和融合。
战国后期,部分蜀人曾经南迁到今天四川与云南的交界处,虽然当时巴蜀文化的主流文化是秦文化,但是这些人在远离文化中心、到达边缘地区后,其所带有的巴蜀文化自然还会对当地文化产生一定影响。
五、巴蜀文化与南亚文化巴蜀文化与南亚文化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南方丝绸之路进行的。
南方丝绸之路以四川为起点,经云南德宏出境后,进入越南、缅甸、泰国,最后到达印度和巴基斯坦。
其在四川境内的起点是成都,再经雅安、芦山、泸定、石棉、西昌、攀枝花而进入云南。
南方丝绸之路的最早形式以民间贸易为主。
当时,巴蜀地区著名的蜀布等物品就是通过这条道路被运送到东南亚和南美洲的,而印度的一些物品也是通过这条道路被运送到巴蜀的。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四川发现了一些战国时期的玻璃珠,其上都有人工的蚀花,而这种蚀花技术是古印度人所特有的,这表明当时两地经常从事贸易往来,所以这种物品和技术才会流传到巴蜀地区。
战国时期,秦国吞并了巴蜀。
此时的巴蜀文化以秦文化为主,以土著的巴蜀文化为辅。
秦还通过西南的民间蜀布之路向印度输出蜀布和丝,秦国发达的文化使印度人十分敬佩。
当时印度人用梵文称中国为China或Chinas(支那),印度的古文献中还把巴蜀产的布称为秦布(Cina patta),称整个中国为震旦,也就是秦地的意思。
在古代,巴蜀还向越南等东南亚大陆地区传播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在越南北部地区就有着明显的遗迹。
战国末期,秦朝建立时的蜀地人曾向越南大规模迁移,对当时越南民族的形成和经济、文化、生产、生活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