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巴蜀文化 > 第 九 章 巴蜀文化名人(26)

第 九 章 巴蜀文化名人(26)

2025-03-31 02:05:53

十六、魏明伦魏明伦(1941年—),四川省内江人,童年失学,7岁学戏,9岁开始唱戏,1950年进入四川省自贡市川剧团。

在台上,他能够扮演生、净、末、丑,台下能自修诗词歌赋,使得他逐渐由戏子转为书生。

他先后由演员、导演转为编剧,写有《变脸》、《四姑娘》、《易胆大》、《潘金莲》、《巴山秀才》、《岁岁重阳》、《夕照祁山》、《中国公主图兰朵》、《好女人·坏女人》等9个大戏,其中的《巴山秀才》、《岁岁重阳》两部戏是与他人合写的。

他的戏在全国乃至海外引起很大影响,获全国优秀剧本奖4个,现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顾问。

魏明伦画像人称魏明伦为奇才、怪才、鬼才,他的《巴山秀才》很受人们喜爱,大学生反映尤其强烈。

他戏中的故事情节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跌宕起伏,戏一开演台下就鸦雀无声,观众会随着剧情的发展或放声大笑,或突发惊叹。

有一年,著名文艺理论家周扬看完《巴山秀才》后,拉着魏明伦的手说:戏写得很好,特别是孟登科死前说‘醒时死,死时醒’,我感受太深!剧中的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看后叫人难以忘怀,唱词和台词或引经据典,或采用民间俚语,或用现代的流行词汇。

他不但将这些词语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还敢于创新,真正做到了一戏一招。

他不用曲高和众赢得观众,也从不媚俗,不搞低品位的东西。

1985年底,剧本《潘金莲》的问世引起社会各界的大讨论,争议逐渐扩大到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欧、美,余波回荡十年都没有停止。

此时,全国几十个剧种,200多个剧团竞相争演此剧。

此后,《潘金莲》相继参加台湾第十四届国际艺术节、新加坡第四届国际华族文化节等境外演出盛会。

剧本由海内外几十家报刊转载,有多种单行本,美国还发行了英译本。

20世纪80年代末,他开始写杂文,引起文坛和社会的强烈反响,甚至出现魏明伦是戏剧第一还是杂文第一的说法。

他代表作结集成的《巴山鬼话》在首届中国优秀文稿竞价会上拍卖成功,创下杂文拍卖价格的新纪录。

其专著《苦吟成戏》、《魏明伦文集A集》、《魏明伦剧作精品集》相继在大陆和台湾地区问世。

由于多方面的成就,1987年他被新华社《半月谈》公布为中国当代九大剧作家之一,1988年被天津《艺术家》评选为中国艺术界十大神秘人物之一,1993年在武汉举行的中国现代戏曲研究会上,被湖北省艺术研究院等学术机构联合推选为新时期中国戏曲界四大怪杰之一。

1992年,他写的《夕照祁山》获第六届振兴川剧调演优秀剧本奖,并名列第一。

从某种意义上讲,《夕照祁山》是《潘金莲》的姊妹篇。

在剧中,魏明伦重新审视了最坏的女人潘金莲后,又重新审视了最神的男人诸葛亮。

在他眼里,最坏的女人没有那么坏,而最神的男人也没有那么神。

他笔下的潘金莲善恶并举,伟人诸葛亮更是晦明并存。

重写潘金莲,体现了他对古典名著《水浒传》中女人观的质疑,而再塑诸葛亮更是他对一部经典巨著《三国演义》提出的商榷。

他认为自己绝不是在做简单的翻案文章,要突破传统必须吃透传统。

《夕照祁山》经过5次改稿后问世,当时正值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但《夕照祁山》的剧本没有随着演出而夭折,其文学价值受到海内外文化界的高度重视。

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中国作家》全文发表此剧。

接着,该剧又被香港的《大成》艺术杂志破例全文转载,后来又由台湾尔雅出版社出版,并收进《魏明伦剧作三部曲》。

新加坡的《联合早报》曾亮出醒目标题:要了解魏氏剧作,应细读《夕照祁山》!1993年,北京京剧院将他创作的《中国公主图兰朵》带到意大利演出,1995年又由自贡市川剧团带到第四届中国戏剧节参赛,并一举夺魁,获得优秀剧本﹑优秀演出等11项大奖。

20世纪90年代,他兼涉影视,曾应邀出任199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的总撰稿,并领衔创作了《众人划桨开大船》等节目,获得多项春兰杯奖。

电影《变脸》也是由他担任编剧的,获得了1995年度中国电影节华表奖(政府奖)最佳合拍片奖、首都大学生电影节特别奖﹑珠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金鸡奖最佳合拍片奖﹑东京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柏林电影节最佳儿童奖和1996香港十大华语影片。

魏明伦从小就热爱川剧,自学成才的他在文学和戏曲方面功底深厚,创作思想超前,与现实紧密结合,使观众既能得到艺术享受,又能受到思想启迪。

他能做到这一点,与他的敬业精神分不开。

他童年时开始自学文学,舞台生活与读书生活同步进行。

经历的各种政治运动让他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坎坷的遭遇更让他的思维特立独行。

魏明伦一辈子创造成瘾,什么事都想创造。

他说:烟可戒,毒也有可能戒掉;但鄙人的创造瘾大,实在戒不掉。

我这逆向思维、辐射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积累起来,自然化为与众不同的‘体制外思维’!人在体制内,思在体制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