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巴蜀文化 > 第 三 章 巴蜀民族文化(1)

第 三 章 巴蜀民族文化(1)

2025-03-31 02:05:52

巴蜀地区是一个汉族与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不仅汉族人数众多,很多少数民族也聚居于此,它们皆风俗各异、文化多样。

因此,巴蜀成为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交融汇聚的地方,有着与其他地区各不相同的民俗民风。

第一节巴蜀汉文化巴蜀地区是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聚居区,这里的汉文化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受到少数民族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并在原有的文化基础上日益衍化升华,具备了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的特征和浓郁的地域风情。

一、民间信仰青铜神树蜀人的信仰比较丰富,而且主要是对超自然存在物的信仰。

最初的蜀人相信万物有灵,认为是各种精灵使自然有了生命,赋予各种自然物以灵魂,于是纷纷加以祭拜。

动物是蜀人信仰中常见的主题之一,如虎、豹、牛、马、羊、蛇、鱼、鹰、鸡等,甚至连人们想象中的龙、凤、夔等怪兽也成为崇拜的对象。

这一点可以从三星堆出土的各种文物中得到证实,因为出土的金、铜、玉、陶等动物雕像并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美术作品,而是出土于祭祀坑的,这就确切地说明它们属于被顶礼膜拜之物,也就是说代表着各种神灵。

据《山海经》记载:在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蜀国青铜器和漆器上,经常出现一些特殊的浮雕或纹饰,它们均属于原始信仰的流俗。

而且,在三星堆出土的几棵青铜神树上也可以看到繁盛的枝叶、花卉和飞禽走兽等雕像,圆形的树座上还有面向外下跪的青铜武士。

这些树自然有其特殊的意义。

据《山海经·海内南经》记载: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若缨、黄蛇。

其叶如罗,其实如栾,其木若褅,其名曰建木。

在《山海经·海内经》中也有相同的记载,其注释为:建木青叶,紫茎、黑华、黄实,其下声无响,立无影也。

建木的所在地及其功能在《淮南子·地形篇》中也有详细的解说: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日中无景,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

也就是说,建木属于天梯,是方便天帝往返于人间与天堂的信道。

《山海经·海内经》中有如下记载:西南黑水青水之间,都有广之野……鸾鸟自歌,凤鸟自褅,灵寿产华,草木所聚。

褅有百兽,相群褅处。

此草也,冬夏不死。

《山海经·海内经》与《淮南子·地形篇》中的记载相吻合。

由此可见,建木所在地就是都广之野,都广之野指的是成都平原,也就是蜀地的中心。

建木的形态又与三星堆祭祀坑所出土的青铜神树相符。

文献中记载的建木下声无响、呼而不响,则是指它是由青铜制成的。

由此得知,青铜神树指的就是建木,也就是蜀人的通天之梯。

此外,自然界的万物都被蜀人赋予了神的灵性,比如山有山神、江有江神。

关于这一点,《史记·封禅书》中有记载:秦并天下,立天地名山大川鬼神;自华以西……渎山。

渎山,蜀之汶山;江水,祠蜀。

亦春秋泮涸祷塞,如东方名山川,而牲牛犊牢具褅布各异。

这与《汉书·郊祀志》的记载相同。

《蜀王本纪》中还有如下记载:李冰以秦时为蜀守,谓汶山为天彭阙,号曰天彭门,云亡者悉过其中,鬼神精灵数见。

由此可看出,岷山是蜀之神山。

《史记正义》中还有如下记载:江犊祠在成都县南八里。

秦并天下,江水祠蜀。

这就说明江水在古代的蜀国时就已经有了江神。

《华阳国·志蜀志》中也有水神怒,冰乃操刀入水中与神斗的记载,这里的水神可能就是蜀人世代信奉的神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