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巴蜀文化 > 第十一章 巴蜀名人故居(1)

第十一章 巴蜀名人故居(1)

2025-03-31 02:05:53

巴蜀地区的文化名人灿若群星,作为他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名人故居,自然也为数众多,并留下一段段文化气息浓厚的回忆。

徜徉在此,发思古情怀,想浪漫往事,无论是李白的飘逸,还是杜甫的坎坷、陈毅的金戈铁马,都是一种很惬意的事情……一、李白故居李白故居位于四川江彰平原中部涪江与盘江交汇处的青莲乡,唐朝伟大诗人李白幼年就生活于此。

青莲乡原是彰明县的所在地,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且风景优美。

清代诗人朱琦曾经写道:青莲遗址有余清,两渡沧波绕郭行,三面水环疑海岛,千盘路险接阴平。

故居内红墙环绕,古桂吐着芬芳,分为太白祠、陇西院、明贤词、粉竹楼、月圆墓、洗墨地、磨针溪等建筑。

从这里仿佛可以看到李白出生、成长的故事。

作为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早在唐末时就开始兴建太白祠,以便祭祀李白。

由于历代战火不断,最初修建的太白祠已经毁坏。

乾隆年间曾对其重新修建,但也遭到破坏。

现在仅存正殿、穿殿、厢房等建筑。

陇西院位于天宝山的南麓,是李白小时候读书的地方。

那里古树参天,修建于北宋时期,最初曾有文昌、地母、太白、仓颉四重殿。

在陇西院下的磨针亭里,能聆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似乎在诉说少年李白受磨针老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故事的启迪。

隔溪不远的太白祠有陈列室和明碑,而李白的衣冠墓则是凭吊诗人的纪念建筑。

后面不远处有一口常年不枯的井,名为洗墨池,是李白和妹妹读书练字的地方。

故居里的洗墨池、放牛坪都能看到李白勤奋学习从而成为诗仙的足迹,其内的石牛沟则可领悟到当时诗镇石牛的传说。

为了弘扬李白文化,江油市修建了全国首座以李白文化为主题的园林式太白碑林。

在故居里还修建了李白纪念馆,收藏着在敦煌石窟中发现的唐代手抄本李白诗词、明清版本李白诗词注疏和李白的遗墨、遗迹照片、拓片等。

二、杜甫草堂杜甫在安史之乱后的759年,由甘肃流落到成都,靠朋友帮助在该城西郊的浣花溪畔修建了草堂,称浣花草堂(也称工部草堂、少陵草堂)。

他在这里居住了将近4年,并写下240多首诗篇,《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便作于此处。

他去世后,为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北宋时有人在他的故居处建园立祠,供后人瞻仰。

当年杜甫居住的草堂早已不复存在,如今的草堂实际上是后人为纪念杜甫而修建的园林,总面积为20多公顷。

杜甫草堂的建筑具有清代风格,园林为独特的混合式古典园林,草堂旧址内的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都排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还配有对称的回廊和其他附属建筑,中间的流水、小桥和竹树使草堂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又秀丽清朗。

杜甫草堂的大廨里陈放着国画杜甫草堂全景,还有关于杜甫生平的介绍。

诗史堂的正中是杜甫行吟的雕塑像,壁柱间悬挂着历代的石刻杜甫像拓片、木刻板和纪念诗人的对联,两侧的陈列室里还有一些近代书画家的杜甫诗意画和书法。

工部祠里有杜甫的彩塑像,其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

其一边的草堂书屋和另一边的恰爱航轩里陈列着宋代以来各个时期的古版杜甫作品和各种外文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