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巴蜀文化 > 第十一章 巴蜀名人故居(4)

第十一章 巴蜀名人故居(4)

2025-03-31 02:05:53

刘伯坚生平事迹展览馆里征集、陈列了烈士生前珍贵的照片、遗物、亲笔书简1000多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场所。

现在是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七、陈毅故居陈毅画像陈毅故居位于乐至县劳动乡的正沟湾,距乐至县城有295公里。

这里山丘连绵起伏,小河在群峰中穿流,树木郁郁葱葱,是典型的浅丘地形,而且也是革命先辈、开国元勋陈毅元帅的出生地。

故居建于清乾隆初年,1980年8月按原貌重修,扩建完善后建筑面积为750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36间,房屋坐西向东,是三重堂的四合院布局。

1901年8月26日,陈毅就诞生在这座院落里,并在此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代。

198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将陈毅故居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拨款维修,恢复原貌后对外开放。

邓小平为陈毅旧居题写了陈毅故居的匾额,两旁是全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撰写的直声满天下;殊勋炳世间的对联。

院坝的左侧安放着陈毅与张茜的汉白玉雕像。

1986年9月,陈毅纪念馆依故居而建,里面展有他生平事迹的图片、实物和国内外许多著名学者、艺术家怀念他的诗词和书画等等。

陈毅故居和陈毅纪念馆浑然一体,是人们瞻仰先辈、领略川中民居特色的重要场所。

陈毅故居文物陈列馆于1987年8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在江南民居的基础上融合了苏杭园林的特色,建筑面积1726平方米,结构面积12万多平方米,共有大小庭院7个,房屋41间,其中展厅5个,面积达700平方米。

陈列馆的外围由一条长500米的条石围墙环绕,四周都是翠竹、桂树、果树,郁郁苍苍。

大门前的筑石坝两边是八字形的梯坎,左右都可以上下,坝前和路旁的塔柏成行,把陈列馆衬托得高大、端庄。

陈列馆的前庭安放着陈毅元帅的青铜铸像,高达45米,被数十棵苏铁簇拥着。

内坝的中央建有一个水池,池畔有黑色大理石雕凿的诗碑,诗碑上是陈毅元帅的《大雪压青松》、《梅岭三章》等诗篇,这些更把陈列馆装点得高雅别致。

陈列馆内的5个展厅是按陈毅元帅一生的5个时期建立的,分18个部分,用大量实物、照片、著述、信札、年表、诗词、战役示意图、战绩统计表等系统地再现了他光辉的一生。

陈毅故居和文物陈列馆里面史料充实、展品丰富,具有极高的革命文物价值,已成为集园林、风光、纪念馆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而且被列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的基地。

八、聂荣臻故居聂荣臻元帅故居位于重庆江津市吴滩镇郎家村西南750米,距江津市区30公里,距重庆市区70公里,占地面积563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

现在的聂荣臻元帅故居为一处庭院,复四合院布局,共八间房屋,土木结构,青瓦土墙,古朴庄重。

庭院墙外四周环绕着沃土良田,两侧翠竹葱郁,院内鲜花吐蕊,树木成荫;房前左右各有一口池塘,波光粼粼,组成了川东农村特有的田园风光。

但是在以前,聂荣臻元帅故居却不是这样的。

据聂氏家谱记载:聂荣臻元帅故居原名石院子,坐西向东,三重堂建筑,共有房屋17间。

其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原来曾经是一家王姓地主的住宅,后来这家地主破落了,聂氏祖先便折价买下这座住宅。

经几代人的努力,聂家终于成为比较富有的大家庭。

聂荣臻出生时,家境已衰落,石院子年久失修、破败不堪。

聂荣臻青少年时代在此生活了15年,1914年他们全家迁往邻近的狮山院子佃居。

1919年,聂荣臻赴法勤工俭学后,再没回过旧居,民国十二年(1923年)旧居被兵匪焚毁,仅存两间,于20世纪80年代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