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巴蜀文化 > 第十一章 巴蜀名人故居(5)

第十一章 巴蜀名人故居(5)

2025-03-31 02:05:53

现在的聂荣臻元帅故居展览室中陈列了聂帅青少年时期使用过的生活用品、玩具、学习用品等40余件文物,还有珍贵图片100余张,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聂帅光荣、辉煌的一生。

由此,人们可以非常详尽地了解他年轻时参加爱国学生运动的动人场面和在各个战斗时期的辉煌业绩。

聂荣臻元帅故居自开放以来,前来参观的人们络绎不绝,现在已经成为对广大军民进行党史、军史、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特殊的教育作用。

九、张爱萍将军旧居张爱萍出生在达州市的通川区,曾经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委员兼军委副秘书长等职。

他对国家做出了杰出贡献,并被人称为能文能武的将军书法家。

2003年,张爱萍去世后,他的旧居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

坐落于通川区罗江镇高石村的张爱萍故居,正堂的一排始建于清光绪年间。

1938年扩建东西厢房,使其呈四合院的布局。

今存的正堂和两厢房一共15间,占地约1000平方米,以前的旧门已被毁坏。

张爱萍是新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革命家、军事家,20世纪20年代曾在这里生活学习,参加了早期的革命活动,策划并开办了农民夜校,还参加了反对军阀的斗争。

1955年9月,他被授予上将军衔,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并为我国两弹的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在书法和摄影等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

张爱萍的祖辈是从湖北麻城孝感乡迁来的,属于湖广填四川时期的移民。

家中兄弟姊妹八个,他是老二,好学自励的他从小就对新生活充满向往。

建国后,张爱萍担任了军政要职,直到1987年9月才回到阔别58年的故乡达州。

他时常用母亲的话语勉励自己,每次回到故乡的第一件事就是拜谒母坟,并赋诗:当年别娘亲,含泪叮咛常在心。

58年过去了,冒雨祭英灵。

归迟倍伤情,满怀哀思感育恩。

倚门倚闾朝暮望,犹闻唤儿声。

张爱萍十分关心家乡的建设和发展。

1983年6月,他曾动员国防部在通川区罗江镇修建了希望小学,这也是国防部在贫困山区树立的一块丰碑。

1983年,他在成都考察时将自己的旧居送给政府作为教育基地。

迟浩田为张爱萍的旧居题写了达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牌匾。

此外,旧居里面还陈列着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张爱萍的一些珍贵照片,以前的床、椅、桌、柜、凳等生活、生产用具共80多件,以及张爱萍的摄影、书法作品30多幅。

十、张大千纪念馆张大千(1899—1983年),中国当代著名的画家,生于内江,从小开始学画,曾留学于日本。

他的绘画造诣很高,作品别具风格,有当代第一画家之称。

幼年的张大千受到擅长绘画的母亲和以画虎著称的二哥的熏陶与指引,后来拜名师曾农髯、李梅庵学习诗文、书法和绘画。

除了临摹历代的名迹外,他还遍游了祖国的名山大川,经过刻苦钻研,在艺术上获得了卓越的成就,青年时就与二哥张善子齐名。

20多岁时他到日本留学,回国后一度痴迷佛学。

1932年,全家人移居苏州的网狮园后,他开始潜心作画。

1936年,被聘为中央大学艺术系的教授。

抗战爆发后,回到四川,并畅游了蜀中所有的名胜。

1941年前往敦煌的莫高窟等地临摹壁画,寻求中国绘画的源头。

1948年,他前往中国香港和台湾举办画展。

1950年在印度举办画展,从此离开大陆,旅居中国香港、阿根廷、巴西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