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巴蜀文化 > 第 三 章 巴蜀民族文化(2)

第 三 章 巴蜀民族文化(2)

2025-03-31 02:05:52

在古代巴蜀,人们还赋予石头以无限的神性。

三星堆文化遗址中就有一块大石与金、玉、青铜器等埋在一起,这自然也是蜀人祭祀的神灵。

史籍中记载:李冰在治蜀时,曾作石犀五头以厌水精、于玉女房下白沙邮作三石人,立三水中,这应该是受蜀人大石崇拜的影响所为。

以上种种都更加说明了古蜀人信仰万物有灵。

二、丧葬习俗先秦时期,巴蜀地区人民傍水而居,在从事渔业生产的汉族人中盛行一种船棺葬墓的丧葬习俗,其来源于当时人们对灵魂不灭的认识。

当时,巴蜀地区的人死后,都要进行送魂活动。

据《蜀王本纪》记载:李冰以秦时为蜀守,谓汶山为天彭阙,号天彭门。

云亡者悉过其中,鬼神精灵数见。

这说明在李冰担任蜀国郡守时,汶山被称为天彭阙或者天彭门,所有的死人都要从那里经过,其家属也要从此地将亡者的灵魂送走。

依靠江河居住的巴蜀人主要用船只作为交通工具,船在他们的生产与生活中占有特殊地位,当时的人认为用船做的船棺可以在阴间当作渡河的工具。

因此,船棺葬在巴蜀地区的出现、流行和当地人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船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人们以船为家的信念。

当秦文化在巴蜀地区占主导地位后,当地的丧葬习俗也随之发生变化,土葬成为丧葬的主要形式,并开始注重祭品的使用。

从秦到现在的2000多年中,巴蜀地区汉族人的丧葬习俗已经非常完善,丧葬的仪式也很隆重。

比如:川南的汉族在人死之后,其家人会马上向亲朋好友报丧,通常是分头报丧,最先通知重要的亲戚和朋友,将他们尽快聚集过来共同商议死者的后事。

家人商议完丧事后,便会派人去请道士和阴阳先生。

道士主要负责作法事超度死者的亡魂,阴阳先生则负责看坟地的风水、选择墓穴的地址和棺木的安放方位等。

在报丧的同时,死者的家人还要给死者擦洗身体、穿寿衣。

男性死者通常要穿九件,女性则穿七件。

寿衣穿好后就将死者平放在木板上,脸上盖上一张草纸,双脚用麻绳捆住,木板的下方还要摆放一盏长明灯,灯旁点上香烛。

道士会根据死者的死亡时间推算出其魂魄落在地下几丈处,而后准备作法超度亡魂。

做法事前,家属要在家中摆好法坛:在靠墙的地方摆一张桌子,墙上挂上神像,桌上放好香烛、供果、灵位。

一般情况下,灵位是死者和一位已过世亲友的。

此时道士会同死者家属共同编写一份路引,上面写着各路神、佛的名号,然后按辈分先后写出所有已过世亲属的名字,这属于过世人员的家谱。

道士列举这些人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法事让这些人的灵魂来引领新亡者的灵魂顺利到达阴间,并让他们在阴间多多照顾死者。

写完路引后,道士就可以正式作法事了。

从开始到出殡前夜的三天里,道士要整天不间断地为死者诵经超度。

诵经时,死者的直系亲属要在供桌前跪拜祖先和死者,每诵完一部经文,道士都要休息一段时间。

如果死者是女性,道士每天还要诵读一段《血盆经》,用来表达后人对亡者生育之恩的感激。

在出殡前一天的晚上,道士要做一场名叫破地狱的特殊法事,目的是让死者的亡魂能够顺利地通过地狱各处的审查而到达阴间。

破地狱通常在空旷的地方进行,道士先用石灰粉在地上画十个代表房间的格子,用以表示阴间的十殿阎王所住的大殿。

届时,道士们拿着法器走在前面,死者家属中的两人分别举着招魂幡、端着灵位跟在后面,由道士领着他们在地上画的格子中转。

在转的过程中,道士们会边敲打法器边诵经。

在每个格子里,还要焚化写有相应阎王名号的纸张和大量纸钱。

此仪式结束后,道士便开始念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