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巴蜀文化 > 第十一章 巴蜀名人故居(7)

第十一章 巴蜀名人故居(7)

2025-03-31 02:05:53

十二、罗瑞卿故居罗瑞卿(1906—1978年),四川南充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长征中曾担任中央红军先遣队参谋长、陕甘支队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

1938年,他在毛泽东的指导下写出了《抗日军队中的政治工作》一书。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副书记等职务,为华北地区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建国后,他先后担任公安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等重要职务,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78年8月3日逝世。

家人依照他的遗愿,将其骨灰的一半撒在生前战斗过的地方,另一半护送回南充埋在故居中的松树下。

罗瑞卿的故居坐落在南充市郊外的舞凤镇,是一座普通的三合院平房,坐北朝南。

故居的院外竹树青翠,院内花草繁茂,有着强烈的川东农家小院特色。

在院落的正中,有一座青色花岗石台座,上面雕刻着罗瑞卿的半身塑像,身着大将军装、面部平静。

故居共有九间平房。

堂屋左侧的一间是将军的卧室,室内陈列着当年的木床、木椅、油灯,还有读书时当书包用的提篮和读过的《新算术教法》等书籍。

此外,故居里面还安有当年罗瑞卿父母睡过的大花床、母亲的织布机、父亲的犁头、装粮食的木桶等。

这些实物让我们了解到罗端卿一家当年的生活情景和状况。

故居左后方是新修建的罗瑞卿故居陈列室,室内陈列着他青少年时代读过的书籍,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发布的文告,还有毛泽东主席赠送的毛毯。

陈列室内有他当公安部长时用过的办公桌、茶几、沙发、电话,穿过的大将军服、手杖、轮椅等。

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幅大将当年生活、学习、工作、战斗的照片。

这些照片真实地再现了罗瑞卿大将少小有志投身革命洪流、抗日烽火铸就军政英才、建设钢铁长城砥柱中流、保卫新生政权铁腕赤心、在红色队伍中浴血成长、忠诚党的事业生死辉煌等战斗历程,反映了在不同革命时期他为党和人民立下的丰功伟绩。

近年来,政府格外重视罗瑞卿故居的保护,先后多次对故居进行了整修。

故居自对外开放以来,接待了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吴官正、罗干等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达200多万人次,为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加强青少年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

十三、张澜旧居张澜(1872—1955年),字表方,四川省南充市人,中国民盟创始人之一,中国民主革命家,伟大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曾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主席等职。

他一生经历过很多革命斗争,在重大历史关头立场坚定,为中国民主革命史谱写了光辉的篇章,生前著有《说仁说义》等。

张澜旧居坐落于南充市顺庆区的建华职中校内。

建华职中的前身是私立的南充建华中学,是张澜等人于1940年创办的,张澜担任校长。

当时由于条件的限制,学校利用大西门外三圣官和南充县的苗圃作为校舍,而他的住宿和办公都在四合院式的三圣官内,因此三圣官就成为张澜的旧居。

旧居坐西向东,是一座三合院落,呈穿斗结构,院内竹柏相互掩映,让旧居显得苍老而古朴。

张澜于1894年考中秀才,1902年进入尊经书院学习,由于学习成绩优异而被选送到日本留学,进入东京的弘文书院师范科。

当时,他因提出让慈禧还政给光绪的意见而被当时的清政府驻日公使押送回国。

1904年,他回到四川,任顺庆府四川游学预备学校的训导长。

后来,由于张澜从事革命工作,家里的田产被卖光,母亲死于别人家的堂屋内。

母亲在临死前告诉他,家里没有了田产,以后有钱了一定要将其买回来。

后来,张澜为了圆母亲的梦,就在南充买地修建了自己的家。

他在旧居里勤奋耕读,潜心研究各种典籍,居住了29个春秋。

故居里陈列着他和祖辈生前所使用过的学习、生活和劳动用品等100多件。

1994年,张澜旧居被命名为四川省青少年教育基地。

为了纪念张澜,四川省政府于1988年在他生前创办并任教的南充建华职业中学内兴建了张澜纪念室,正门前的左侧塑有张澜的半身像。

正门的门楣上方悬挂着一块生漆制成的木匾,上有胡耀邦同志题写的张澜纪念室匾额。

张澜的卧室基本按原样布置,简朴又大方。

在纪念室展出了近百件展品和200多幅全国书画名家纪念张澜的作品。

此外,纪念室还有张澜80高寿时毛泽东和朱德的祝词以及他生前的照片和部分著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