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巴蜀文化 > 第十二章 巴蜀寺庙与陵墓(2)

第十二章 巴蜀寺庙与陵墓(2)

2025-03-31 02:05:53

出了诸葛亮殿往西是刘备墓,史称惠陵,封土高达12米,有一道180米长的砖墙环护。

惠陵旁是文物陈列室,陈列着出土的蜀汉文物和三国历史图片,其中还有宋代爱国名将岳飞书写的《出师表》。

二、新都宝光寺宝光寺位于四川新都县城以北,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是我国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佛教寺院。

宝光寺始建于东汉,隋朝时改名为大石寺。

唐朝晚期,唐僖宗因黄巢起义而逃难到成都,在寺中居住时于夜里曾看到寺内的福感塔下放出祥光。

掘开地面后发现一个石匣,里面藏有13枚舍利子,于是将寺名改为宝光寺,塔为舍利塔。

宋大观三年(1109年),禅宗临济宗第十一代祖师圆悟国师在此居住。

这时寺庙的香火非常盛,僧侣有3000多人。

元代时,寺院遭到很严重地破坏。

明代时,内阁首辅大学士杨廷和、状元杨升庵父子捐资重修了殿宇。

明末清初,宝光寺毁于战火,清康熙九年(1670年),临济宗第三十五代祖师印密禅师重修宝光寺,到清道光年间,妙胜和尚主持扩建,现有一塔五殿十六院。

宝光寺的建筑为木石结构,使用石柱600多根,整个建筑群坐北向南,在中轴线上依次为:福字照壁、山门殿、天王殿、舍利塔、七佛殿、大雄殿、藏经楼、紫霞山;两旁分别为钟楼、鼓楼,客堂、云水堂,斋堂、戒堂,罗汉堂、禅堂等。

宝光寺是我国唯一保存了早期佛教寺院寺塔一体、塔踞中心布局的寺院。

寺中的宝光塔建于唐代,是一座30米高的十三级密檐式方形砖塔,塔的顶部安装有金顶。

此外,寺院中还有清代的石刻舍利塔和铜质舍利塔。

石舍利塔由3块巨石雕成,呈六方宫殿式,高约55米,直径2米,塔身遍刻祥瑞图饰,6根石柱上盘有飞龙。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高僧真修到锡兰国(泰国)楞伽山礼佛,虔诚之心感动了国王,国王赐予他释迦舍利15粒。

真修回国后,赠给宝光寺舍利两粒。

寺里的僧人把它安放于水晶球中,罩以铜质镀金小塔。

此塔为四方形单层亭阁式,高约20厘米,塔基为莲花座,饰有稀世珍宝多枚,塔身刻有龙柱、花卉,并题有释迦如来真身舍利8个字。

宝光寺除了舍利宝光塔闻名外,还有著名的罗汉堂。

宝光寺罗汉堂是我国现存四大罗汉堂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泥塑罗汉堂。

它以塑像奇巧多姿而著称,位于大雄殿的东侧,是清咸丰年间妙胜和尚募建的。

全堂由100根石柱支撑,结构坚实,布局奇巧,堂内工整地布置着四个天井,平面呈田字形。

全殿塑像为四佛、五菩萨、十八罗汉、五十祖师等。

五十祖师中有十位是宝光寺历代祖师,每尊高约17米,或立或坐、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有趣的是:在五百罗汉中,居然有清朝的康熙皇帝玄烨和乾隆皇帝弘历的形象。

据说,他们是由罗汉转世的。

大殿的中央供奉着高约66米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此外宝光寺还拥有众多文物,其中包括南朝梁武帝的千佛碑、唐开元年间的施衣功德碑、唐僖宗行宫遗址、元代金银粉书《华严经》、明代尊胜陀罗尼石幢、清代《大藏经》和玉佛等。

三、广元皇泽寺和千佛崖千佛崖雕像皇泽寺位于四川广元市西嘉陵江西岸的乌尤山麓,始建于后蜀广政二十二年(959年),早期称为乌奴寺,又称川主庙。

后来,由于武则天生于广元,后人把它改称为皇泽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