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巴蜀文化 > 第十三章 巴蜀园林(2)

第十三章 巴蜀园林(2)

2025-03-31 02:05:53

走进公园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茂盛的竹林。

薛涛一生爱竹,常以竹子的苍苍劲节奇,虚心能自持的美德来激励自己,后人便在这里遍植各类竹子,由此形成了竹林。

目前园内有150多种竹子,不仅有四川产各类名竹,还有日本、东南亚产等地的竹子,其中不乏名品,如人面竹、弥勒竹、方竹、观音竹、紫竹、胡琴竹、麦竹、鸡爪竹等。

公园内最高大宏丽的建筑就是望江楼,又叫崇丽阁,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高39米,共四层,下面两层为四方飞檐,上面两层为八角形。

每层的屋脊上都有精美的禽兽泥塑和人物雕刻。

因为楼身位于锦江边,所以人们习惯称它为望江楼。

楼的西侧是三间两层高形状似船的濯锦楼,这主要是因为汉代成都的织锦户常把织好的锦放入锦江中濯洗,因此锦江又叫濯锦江,濯锦楼也由此而得名。

此楼之所以为船形,据说是为了纪念薛涛在船上为密友元稹送行。

望江楼东侧是吟诗楼,是依据薛涛所住碧鸡坊中的吟诗楼而建造的。

吟诗楼的西南方是枇杷门巷,是根据诗人王建赠薛涛诗中的枇杷花里闭门居而建的。

穿过枇杷门巷就是五云仙馆、泉香榭、清怨室和浣笺亭等建筑。

此外,园内还有传说为薛涛取水制笺的薛涛井,井旁立有碑石,上书薛涛井三字。

这是清康熙时成都知府翼应熊的手迹。

这口井实际上是明代蜀王仿制薛涛制笺时所用的水井。

薛涛晚年曾在住地碧鸡坊自制一种深红色小笺,色彩绚丽而又精致,世称薛涛笺。

唐朝著名诗人韦庄还曾向她求索过此笺,后来历代都曾进行过仿制。

三、崇州罨画池罨画池位于崇州市城区,始建于唐代,古时曾被称为东亭、东湖。

唐宋时期,罨画池是官员们待客的花园,主要以梅花、荷花和烟柳闻名。

唐朝诗人裴迪任蜀州(今崇州)刺史时,曾邀请好朋友杜甫来这里相聚。

杜甫曾作《和裴迪登临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一诗,称赞东阁观梅动诗兴。

宋代爱国诗人陆游任夔州通判时,曾多次来此,并留下十多首描绘罨画池梅花和荷花的诗作,并在《次韵张季长正字梅花》一诗中写道:插瓶直欲连全树;在《日暮至湖上》中写道:红凋荷更香。

由此可见,罨画池的梅花等在当时已经成为这里重要的景色了。

元、明、清三代官府对罨画池都进行过增修,清朝的康熙、乾隆、咸丰、光绪年间均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葺。

1916年,这里被开辟为公园,建国后改称为人民公园,1974年增修了一些亭、榭、廊、轩。

现在,罨画池的荷花胜景已经不存在了,但池畔红梅盛景依旧。

此外还有琴鹤堂、问梅山馆、湖心亭、望月楼等古朴典雅的建筑,园内还建有纪念北宋江原知县、史称铁面御史赵汴的清献祠。

这些建筑与诸景点之间,要么以花墙环护,要么有众多花木掩映,并以曲径相连接,而楼桥亭阁错落分布、清池碧波、倒影如画,因此被中国园林界认为是川西古园林的经典。

四、升庵桂湖四川新都有一处风光秀丽的古代园林——升庵桂湖,因明朝后期著名学者杨升庵常在此读书、游玩,并在湖堤上栽种了大量桂树而得名。

从此开始兴建园林,并由此名扬天下。

非常可惜的是,园林在明代时遭到毁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