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巴蜀文化 > 第十三章 巴蜀园林(4)

第十三章 巴蜀园林(4)

2025-03-31 02:05:53

走出亭亭,绕过藏舟山馆附近的山石,就会来到名叫杭秋的舫居,为一座像古代官船一样的房舍。

其后就是升庵祠了,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修建,为单檐悬山顶木结构建筑,由四部分组成:前面是升庵殿,后面为会心堂,左侧是藏舟山馆,右侧是澄心水税。

升庵祠后有回廊与仓颉殿连接,祠前环绕着栏杆和飞来椅,还有一大片的地坪,左侧立着郭沫若手书的桂湖石碑。

升庵殿内有清代的泥塑彩绘升庵官服坐像,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毁坏,后来重塑。

会心堂中塑有杨升庵祖父杨春、父亲杨廷和、叔父杨廷仪的塑像,此外还陈列着杨氏族谱和有关杨升庵的书籍。

升庵祠的后面是仓颉殿,建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里面供奉着创造文字的仓颉神像。

桂湖还有著名的桂湖碑林,荟萃了宋代名家苏轼、黄庭坚,明代文人文征明、王守仁,清代的刘墉、何绍基等人的书法精品。

杨升庵撰书的《新都八阵图记》和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绘刻的桂湖全图等石碑也在其中。

杨升庵的《新都八阵图记》碑高约2米,宽1米,为红沙石质,碑身四周有花卉图案,阴刻着杨升庵楷书撰写的《新都八阵图记》。

撰写时,他刚刚考中状元,正值得意之时,所以字痕端庄圆润。

此外还有杨升庵的《访太狂草堂》碑,高15米,上端是阴刻的篆书,下面是杨升庵谪贬云南后,访问好友曹太狂时写的一首五律。

碑林中还有苏东坡的《送渊师归径山》,高3米,宽3米,碑文为阴刻的行书。

黄庭坚的《七言律诗》碑,高约两米,碑上的律诗为:暖景融融寒景清,越台风送晓钟声。

四郊远火烧烟月,一道惊波撼郡城。

夜雪未知东岸绿,春风犹放半江晴。

谢公吟处依稀在,千古无人继盛名。

此外,还有黄庭坚的《唐人五律三章诗》碑、明代文征明的《七言律诗》碑、明代董其昌的《岳阳楼记》碑刻等。

《岳阳楼记》碑刻高两米,是董其昌用宋代书法四家之一的米芾笔法写成的,字迹流利酣畅,可谓金石中的精品。

五、九寨沟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南坪县境内,是一条纵深40多公里的山沟谷地,因周围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

九寨沟以高山湖泊群和瀑布群为特色,是集湖、溪、潭、泊、滩、雪峰、森林及藏族风情为一体的风景区。

其以诺日朗为中心,景观分布在树正沟、日则沟和渣洼沟等三条主沟里。

树正景区有盆景滩、树正群海、树正瀑布、双龙海、火花海、卧龙海等景点;日则沟景区有诺日朗、珍珠滩、高瀑布等三大瀑布,和镜海、熊猫海、芳草海、天鹅海、剑岩、原始森林、悬泉、五花海等景点;查洼沟景区有长海和五彩池等景点。

进入九寨沟,首先会遇到名叫荷叶寨的村寨,寨旁有一棵百年树龄的巨松。

传说:格萨尔当年来此降妖除害,曾变成一只雄鹰,这棵松树就是他追捕妖魔时从天空飞过时留下的标志。

从荷叶寨向里走就是盆景滩,这里的乳白色钙质岩石上有浅浅的一层水,水中生长着形态各异、恰似盆景的白杨、杜鹃、松树和柳树等。

从盆景滩出发,就可到达半为沼泽半为湖泊的芦苇海,长两公里,藏族人称是仙女色嫫路经此地留下的一条彩带。

接下来就是双龙海和火花海瀑布。

双龙海是钙化石质的堤埂,活像两条潜伏在水底的巨龙,距它不远是深9米的火花海。

当太阳斜照的时候,湖上的波光如同火花一样闪烁,从旁边的石阶向下走就会看到壮观的火花海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