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巴蜀文化 > 第十三章 巴蜀园林(11)

第十三章 巴蜀园林(11)

2025-03-31 02:05:53

长坪沟和海子沟之间有一个锅庄坪,是一处比较平坦的高山草甸。

在这里可以登高远望四姑娘山,当地藏民逢年过节都要在此举办庆祝活动。

每年正月初三,周围的藏族同胞身着节日盛装,骑着骏马聚集到这里祭拜四姑娘神山,并举行各种庆祝仪式。

届时,还要举行历时7天的朝山活动。

人们祭祀完毕,便围着簧火跳锅庄舞,并在第七天的傍晚送神,同时要放一匹白马入山,据说这是供四姑娘用的。

海子沟全长约为20公里,是赞拉河的发源地,拥有众多海子,包括大海子、花海子、浮海、白海、蓝海、黄海等10多个高山湖泊。

其中最美、最大的是大海子、花海子。

这两个海子紧密相连,四周散布着灰白色的鹅卵石,湖水清澈见底,湖内游鱼成群。

这条沟里还有一个洗身池,据说当地人在生下孩子后都要到洗身池里洗澡,这样可以清净吉祥。

十一、稻城稻城美景稻城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在历史上曾经被称为稻坝,藏语的意思是山谷沟口宽阔之地。

东汉时期,这里是白狼羌地,唐朝时属吐蕃管理,元朝时设有吐蕃等宣慰司,明朝时属于朵甘都司管理。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这里曾试种水稻,为了预祝成功,取名叫稻城,并设为稻城县。

稻城是高原地形,境内有横断山系的贡嘎雪山和海子山,两大山脉约占全县面积的1/3。

这里大小海子星罗棋布,自然景色绚丽,主要景点有兴伊错、桑堆河谷、西落牧场、知火扎郎、俄初山、海子山、阿西高山公园等。

要想欣赏这些著名的景点,必然要经过磨房沟。

它是一条山溪小沟,全长40多公里,沟内草木丰茂、溪水长流。

走过磨房沟就是兴伊错,它是海子山中最大的高山湖泊,被当地藏民视为圣湖。

这里的湖水碧蓝沉凝,湖面宽阔,气势宏大。

桑堆河谷的风景也很绮丽。

11世纪时,一世噶玛巴·都松钦巴活佛曾赞誉这里风景秀美,并在此修建了寺庙。

从此处附近的知火扎郎出发,可到达西落牧场,在那里可以看到海拔6000多米的仙乃日雪山。

蓝天下的仙乃日雪山巍然立于群山之中,景色迷人。

继续前行,可抵达神仙洞。

如果把石头扔进神仙洞的石崖,就能发出钟鸣般的回声,因此这个石崖被称为石钟岩。

自此往前走可到达冲古寺。

该寺的院落已经严重毁坏,建寺年代也无从考究。

据说:根戈活佛曾派扎巴在此念经颂佛,小经堂内供有释迦牟尼佛像,传说高僧却杰贡觉加措为终日供奉神山,宏扬佛法,便在此修建寺庙,但在动土挖石时触怒了神灵,导致灾祸降临四周百姓,麻疯病流行。

为此,却杰贡觉加措终日念经颂佛,施展法力,乞求神灵降灾于自己,免除百姓之灾。

后来,他的慈悲举动感动了神灵,百姓获得了平安,他却身患麻疯病而死。

为了赎罪,他临死时留下遗言,让人们把他的遗体倒立着埋入寺院内。

至今,这个寺院的僧人每日都要熏香念经,纪念他的功德。

冲古寺的左前方是洛绒牧场,它被三座雪山环绕,与雪峰、森林、草场、溪流、湖泊、瀑布和牧场等景色相映成趣,场面十分壮观。

洛绒牧场附近有九扎阿神泉。

据说用神泉的水可以洗去人身上,语言、意识中的肮脏之物,而且还会受到护法神灵曲九习丑的护佑。

洛绒牧场的右前方有牛奶海、珍珠海和度母海等圣湖,仙乃日雪山脚下有贡嘎冲古山和俄初山。

俄初山的藏语意思是闪光的山,山形平缓,森林茂密,山上云雾变幻很快,到了秋季又会被红叶笼罩,景色非常迷人。

海子山的平均海拔为4500米,其最高峰——果银日则的海拔为5020米,山上共有1145个大小不同的海子,因此被命名为海子山。

这里遍布着大大小小的花岗岩砾石和形态各异的冰蚀岩盆,盘羊、鹿、麝、野兔、旱獭等野生动物繁多,而高山湖泊就散落于遍布的乱石之中。

它们碧蓝如玉,湖中游鱼成群,湖面百鸟栖息,湖边的石缝长着细细的草花,景观特别美丽。

稻城的蒙自大峡谷也很出名,全长13公里,两边山势险峻,峡谷中风云变幻莫测,谷底江河奔涌,吼声震天,两边的山崖上还有天然形成的、千奇百怪的动物造型。

在当地,它们都有很多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

绕绒山笔直地穿入云宵,在两边险峻山崖的衬托下显得更加雄伟,就是当地的土地神。

据说:这位神仙身穿白衣服,骑白色骏马。

它对面的山岩上有许多的造型各异、惟妙惟肖的石猴。

在稻城的阿西高山公园既可参观到阿西村人手工土陶制作的过程,还可以看到著名的阿西战场遗址。

此外,在公园广袤的草原上,花草密集,成片的高山柏林苍翠如屏,满山的杜鹃花鲜艳夺目,再加上清澈的河水和远处的雪山,这种种景色交织在一起,美得恍若仙境。

参考文献1骆永寿著:《历代流贬巴蜀史略》,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4年版。

2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编:《巴蜀文化的多维视野》,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李怡等著:《大西南文化与新时期诗歌》,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童恩正:《古代的巴蜀》,重庆出版社,2004年版。

5隗瀛涛著:《巴蜀近代史论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6季羡林编:《长江上游的巴蜀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7谭继和著:《巴蜀文化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8郭齐勇主编:《宋明儒学与长江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9张继禄、周锐京主编:《邓小平与巴蜀》,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0姚伟钧著:《长江流域的饮食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1邓经武著:《大盆地生命的记忆:巴蜀文化与文学》,四川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白剑著:《释读金沙·重建巴蜀先秦史》,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3唐中六著:《巴蜀琴艺考略》,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4读书堂著:《新编中国名菜巴蜀风味》,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5亦闻、大蓁编著:《巴蜀红色故里寻》,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更多免费txt电子书,欢迎您到www.txtsk.com.cn下载声明:本电子书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