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巴蜀的源流,就不得不提到三星堆文化遗址。
它以悠久的历史感和独特完美的艺术感受,给我们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
作为巴蜀历史的一个重要见证,三星堆文化遗址的源头要追溯到200万年前在四川巫山居住着的一群古人类。
当时的人类使用石器在丛林中追逐猎物,从事原始劳动,为巴蜀地区古文明的发展拉开了序幕。
经历了长久的人类智能积累和对大自然的改造后,大约在4000年前,巴蜀地区进入了文明社会,而三星堆文化就出现在这一时期。
到了周朝,这一地区出现两个重要的国家:巴国和蜀国。
虽然这两个国家对当地文化的影响很大,但是它们却很快被历史的洪流淹没了。
后来,强大的秦国征服了这两个国家,它们的土地渐渐与中华大地融合、共生,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生着各种变化。
一、原始社会富饶的四川平原早在200万年以前,四川地区就出现了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史前人类文明。
20世纪80年代,我国考古人员在四川巫山县的龙坪镇龙骨坡发现一批古人类的内侧门齿和下颌骨骨骼化石。
经过科学手段确定:这些骨骼是距今200万年以上的古人类的。
由于这些骨骼是在巫山县发现的,所以人类学家将其命名为巫山人。
此外,考古学家还在四川省资阳市的黄鳝溪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头骨化石。
经过古人类学家的科学推测,这些古人类大约生活在10万年前的古代社会。
随后,考古学家又相继在四川境内发现了三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铜梁旧石器遗址、鲤鱼桥旧石器遗址和富林文化遗址。
铜梁旧石器遗址位于四川省铜梁县西北,鲤鱼桥旧石器遗址位于资阳市孙家坝。
经过科学仪器的测定,这两处遗址上的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大约25万年前。
富林文化遗址位于大渡河与流沙河汇合处的四川汉源县宫林镇,距今约有2万年。
距今七八千年时,四川地区的原始居民逐渐进入新石器时期。
这一时期的人类文明遗址聚集在东起长江三峡,西至大渡河,北达广元、阆中,南到西昌的广阔地区内,共发现200多处。
在这些遗址中,具代表性的有广元营盘梁文化遗址、大溪文化遗址和广汉三星堆文化遗址。
广元营盘梁文化遗址位于广元市东北部的、四川与陕西交界的中子铺附近,是我国长江流域首次发掘的、以细石器为特征的原始文化遗址,距今有6000多年。
大溪文化遗址位于夔峡以东的、大溪与长江交汇处的台地上,距今有5300多年。
后者早期属于母系氏族公社,晚期出现了父系氏族公社的萌芽。
居民以农业生产为主,也从事渔猎活动,彼此之间还出现了产品交换关系。
广汉三星堆文化遗址位于广汉市城西南兴镇,遗址分布范围达12平方公里,是四川境内范围最大的一处文化遗址。
早在1929年春,当地农民在宅院旁挖水沟时就发现了很多精美的玉器和石器,从此拉开了轰轰烈烈的、三星堆考古发掘的序幕。
此后,原华西大学美籍教授葛维汉和助手林名均、省市考古研究所等相继对三星堆进行发掘,整个发掘工作延续了半个多世纪。
经考古发掘证实:三星堆遗址距今约5000—3000年之间,起于新石器晚期,延续发展到商末周初。
在最初的考古中,还发现了大量原始木骨泥墙式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