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专家经研究发现,巫山神女的原型是涂山氏和盐水女神。
传说:禹在南方治水时,娶涂山女为妻,在古文献《尚书》和《华阳国志》中都有相关文章的记载。
秦人嘉漠在所著的《世本》和《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也记载了盐水神女,而且盐水神女的传说在古代三峡地区流传极广。
传说开发盐泉的盐水神女主动向巴人酋长廪君提出:这里地域广大而且还出产鱼盐,希望他能和自己一起居住在此。
这个传说同巫山神女和楚王的故事十分相似。
后来,学者们又指出:巫山神女是当地民族的女祖先,与涂山氏关系密切,同是所在地区人类的第一位母亲,且是主管婚姻与后嗣的神仙。
涂山氏和巫山神女在行为上都表现为主动追求男性,而且她们都是天帝之女。
涂山氏与巫人神女的传说都与禹治水有关,禹在涂山遇到了涂山氏,此后娶她为妻;禹在治理三峡时,与巫山神女相遇在三峡中,巫山神女传授他天书,并帮他疏凿三峡。
因为神女与涂山氏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巫山神女崇拜就包含祖先崇拜。
正因如此,很早的时候当地人便在巫山的南面修建朝云观专门祭祀女神,后来此观被毁。
唐朝时,人们在巫峡神女峰脚下的青石镇修建了神女庙,宋代时改称为凝真观,并且皇帝还封神女为妙用真人,神女庙修建后香火非常旺盛。
十一、巫崇拜张道陵巫是指那些古代能以舞降神的人,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巫师,起源于人们对鬼神的崇拜以及祭祀。
古代的巴蜀地区盛行巫教,主要祭祀蚕神,而巫教的主角就是巫。
巫是具有双重性的复杂角色,既要代表世俗向神灵申诉,又要代表神灵向世人传话或者告诫,是世人与神灵之间的中介者。
为了完成特殊的使命,巫的品质最初必须成为公众的楷模,言行必须成为众人的表率。
在原始社会,巫不但以普通成员的身份参加部落的生产和其他活动,还以神灵代表者的身份指导所有成员生产和生活。
作为神的代言人,巫受到所有人的崇拜,甚至被推举为氏族或部落的首领。
进入奴隶社会后,巫开始与生产劳动脱离,成为一种专业性的职业。
此时,他已经和政治首领脱离,逐步演变为首领的助手。
但由于他是神的传话者,地位仍然很高,在做一些重大的事情之前,政治首领或者人们都要通过巫问神灵来决定。
春秋战国时期,巴蜀和楚的巫崇拜极为鼎盛,他们还把这种信仰传播到了中原地区。
当秦消灭了巴蜀和楚国后,楚国的巫风很快就衰落了,但巫信仰却在巴蜀地区继续盛行。
东汉时期,张道陵(34—156年,原名张陵,字辅汉,东汉沛国丰人)初到巴蜀时,曾和鹤鸣山下的巫师学习降服魔鬼龙虎的巫术,最后不但得到了制鬼的术书,甚至还掌握了驱鬼的方法。
后来,他在创立五斗米道(早期道教派别之一)时就曾使用了很多巫术,使得五斗米道在四川地区极为兴盛。
这也反过来影响了巫崇拜,使巫崇拜之风更加兴盛。
此时的巫在借鉴佛教的一些仪式和经咒后,使巫术活动具有了念经咒送魂魄的作用。
随着佛教和道教的兴起以及日益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巫的政治配角位置被佛教和道教所代替,社会地位也日益下降。
他们不再是统治者离不开的助手,而仅是在封禅、祭典、问灾等场合被使唤的人。
在民间,巴蜀的巫崇拜却和佛道并行发展。
直到近现代,巴蜀的部分地区依然有巫汉、巫婆以及由巫派生出来的算命、卜卦、看相、看风水等行当。
有时,人们还会请巫来禳灾逐疫,为死者超度灵魂,而这些活动都和古代流传下来的巫崇拜有着直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