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区在原始社会时期所产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虽然与其他地区具有相同的人类发展轨迹,但又具有不同的文化面貌,这就是当地独具特色的早期人类原始文明。
二、传说时期经历了原始社会后,四川地区进入古史传说时期,这些传说包括上古巴、蜀王世系传说和巴、蜀先王的活动传说。
这一时期大约相当于我国历史上中原地区的夏、商、周时期。
那时,居住在四川地区的上古先民在与大自然进行英勇搏斗以求得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同时,还创造了灿烂的上古文明,三星堆青铜文化和成都十二桥遗址就是典型的代表。
在广汉三星堆文化遗址中,考古人员发现了长约100米、宽约40米、高约3米的土埂,据推断是上古蜀人修筑的城墙。
在城墙南侧还发现两个器物坑,坑内藏有数千件大型青铜像、青铜器物、黄金、玉石、象牙、海贝器物等。
在成都十二桥遗址中,考古学家也发掘出了规模宏大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和一个三级四方礼仪土台。
此外,还出土了许多陶器,其上都刻着类似文字的符号。
这说明:在商周时期以前,四川地区就建立了奴隶制的蜀国,而这与古史传说中的三代蜀王——蚕丛、柏灌、鱼鬼可能有很大关联。
他们当时是地处岷山与岷江河谷地区的蜀人部落的首领,于夏商时期迁徙到成都平原上,并建立了政权。
三代蜀王之后,就进入传说时期的杜宇王朝。
杜宇从云南地区进入成都平原,尔后又同江源地区的首领梁利联合,并在当地人的支持下成为蜀国统治者。
当时,杜宇还把蜀国的都城迁至汶山下的郸邑(今郸县城北,传说中的杜鹃城),后来又在牧马山(在四川省双流县内)建立陪都。
在传说中,杜宇教民众从事农业生产,并发展了水稻种植。
因此,他是最早开发成都平原的功臣之一,深得人心,后世人将其奉为农神。
杜宇王朝采用中原的王位世袭制和职官制,且农业生产较发达,很快就成为当时西南地区的大国,势力范围扩大到北至陕西汉中,南至四川凉山州和宜宾,西至岷山,东到嘉陵江。
这时相当于中原的西周时期,而商周时期的湖北西部地区和四川东部地区的清江流域,也出现了凛君族建立的巴国政权;在汉江中游,也有势力比较强大的姬姓巴国。
但是它们属于分散型的部落国家,没有组建成统一的巴国。
随着杜宇王朝的逐渐强大,巴国慢慢被吞食掉。
在杜宇氏族统治的后期,开明氏因治水有功,受到蜀人拥戴,最终当上蜀王,建立起开明王朝。
这时巴蜀两地已经统归蜀国,时间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初的春秋时期。
三、战国秦汉三国时期刘备画像开明王朝建立后,蜀王室为开拓疆土而发动战争。
在激烈的征伐中,他们曾经攻打到了秦国的国都雍城(陕西凤翔)。
战国中期,为了争夺南郑(陕西汉中)地区,蜀国与秦国发生多次战争,最终蜀国得到了这一地区,成为威震西南的霸主。
大约公元前4世纪,开明帝仿效中原礼乐制度建立宗庙,并迁都成都。
同在这一时期,在夷水流域活动的巴人到达川东地区,建立了规模较大的巴国,并实行君主世袭制度,太子称巴王子。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看中了巴蜀富足的人力和资源,想将其作为自己攻打楚国和统一其他国家的基础,于是派遣大夫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率兵伐蜀。
经过短暂的征战,秦军攻占了蜀国的国都,蜀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