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巴蜀文化 > 第 三 章 巴蜀民族文化(22)

第 三 章 巴蜀民族文化(22)

2025-03-31 02:05:52

美丽的彝族少女换裙当天,主人家像办喜事一样喜气洋洋,有钱人家还会杀猪宰羊、大宴宾客,平常人家也要杀鸡买酒招待亲朋。

这天早上,男女宾客纷纷登门,并送上礼品表示祝贺。

按照当地习俗,在正式举行换裙仪式时男子不允许在场,只有女亲友才能参加。

举行仪式时,妇女们要说一些挑逗少女的风流话和祝愿词,有的还要询问换裙少女喜欢谁,是否喜欢好吃懒做的人,自己是否勤劳勇敢,是喜欢诚实忠厚的人,还是喜欢投机耍滑的人。

少女在面对这些询问和戏弄的时候,通常不开腔说话,只是坐着低头接受询问,所有询问的内容一概由坐在少女身边的那位姑娘代为作答。

闹完之后,一位漂亮能干的妇女会给换裙的少女梳头带头帕。

这个妇女先把原来梳的单辫梳分开,然后从正中分开在耳后梳成双辫,再戴上头帕,并把前额的刘海用水打湿抹光,使它变得整齐发亮。

接下来就是给少女带上艳丽的耳珠,最后再换上蓝、黑等色彩对比强烈的三截拖地长裙。

此时,仪式才基本结束。

换裙仪式结束后,男子们才可以参加宴会。

大家席地而坐,一起吃坨坨肉和炒面等食物,然后开怀畅饮。

女子在换裙之前是受到严格保护的,任何人都不准调戏她,她也不能和男子非法同居。

如果发生此事,不管男女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换裙之后也就意味着女子已经成年,她可以自由地找情人谈恋爱。

如果和男子发生了性关系,只要不违反直系血亲的限制,一般不会受到处分,如果女子怀孕了,男子则要赔礼或选择和女子结婚。

四、转转酒·坨坨肉·酸菜汤四川彝族人中流传着这样几句话:一桶酒不出名,一碗酒能出名;一头猪不出名,一坨肉有了名;一背菜不闻名,一碗汤传美名。

这几句话说的就是当地著名的转转酒、坨坨肉和酸菜汤,更表明了转转酒的酒香醉人,坨坨肉的肉香馋人,酸菜汤的汤味鲜美。

四川彝族人喜欢喝酒,在赶场(赶集)、探亲访友、节日聚会时都要以酒交流感情。

喝酒时,男女老幼席地而坐,相互间传递酒碗,你一口、我一口地轮流着喝。

正因为把酒碗转圈传递,所以当地人称之为转转酒。

关于转转酒,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传说:很早以前,一座大山里生活着汉族、藏族和彝族三户人家。

他们的关系很好,由此结拜成兄弟。

汉族人是大哥,藏族人为二哥,彝族人为小弟。

过节时,三家人就聚在一起吃饭。

有一年,小弟种了许多荞麦。

当年秋天,荞麦大丰收,他磨了许多荞麦面请大哥和二哥吃。

由于当天没有吃完,就放了一些。

可是第二天再吃的时候,小弟发现荞麦面已经变成浓香的水,喝起来醇香可口,便请大哥和二哥喝。

可是兄弟三人相互谦让,都舍不得多喝,就把酒碗递来递去。

结果,三人从早晨喝到黄昏,这些酒还没有喝完。

傍晚,天上闪过一道金光,一位白胡子老人来到他们面前,对三人说:你们尽量喝吧,只要你们能勤快地劳动,这些酒喝完了还会有!说完,老人便和他们一起喝酒,酒碗在他们之间转来转去,直到大家都喝醉了,碗里的酒还是满的。

后来,他们才知道这个老人是幸福之神,由此认为只要喝转转酒幸福之神就会来到自己家中。

坨坨肉是彝族人招待贵客的美味,一般情况下都选用本地的乳猪。

做法是:把乳猪宰杀除毛之后,放在火上翻烤熏烧,快要烤熟时将其切成几两重的方块放入锅内煮。

煮肉时很讲究火候,不能煮得太久,煮久了肉就会腻,不好吃;如果火候不够,肉没有熟透也不好吃。

在当地,坨坨肉的烹饪方法有三种:一种是先把乳猪肉烤一烤,然后切成方块,再用水煮熟之后捞出放进木盆里,等晾凉后撒上盐、花椒粉、辣椒粉、木姜粉、蒜泥等佐料,拌匀后即可食用;一种方法是把整个乳猪煮熟,然后切成小块,加入上述佐料;最后一种方法是先把羊油熔化后盛到木盆里,再把盐块和烧红的石头放进羊油中,并立即盖好盖子。

等一会后,把羊油和盐倒进用酸菜汤煮好的坨坨肉里,最后加上其他佐料即可食用。

这种坨坨肉不但肉鲜,而且还有酸菜汤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