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巴蜀文化 > 第 三 章 巴蜀民族文化(32)

第 三 章 巴蜀民族文化(32)

2025-03-31 02:05:52

在跳摆手舞的过程中,人们还要唱摆手歌。

摆手歌是一首神话史诗,共分4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说人类创造了世界;第二部分是唱民族大迁徙,主要描述土家族的先民长途跋涉、克服种种艰难到达土家族人生活地方的过程;第三部分是唱土家族人民和当地苗、汉兄弟一起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情况,内容比较生活化,也比较长,要从1月一直唱到12月,逐月唱出土家人的生产和生活情况;第四部分是唱长篇叙事诗,主要有《将帅拔佩》、《梁家祖先》、《百果嫲妈》、《着巴嫲妈》、《日汗岩地开岩》等。

在跳小摆手舞时,一般不唱这些史诗性质的摆手歌,此时的摆手歌多是一些即兴抒情的短歌。

三、土家族的猴戏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部的长江南岸,东接湖北省利川市,西靠素有鬼城之称的丰都县。

唐朝时,这里被称为南宾县,南宋时期改为石主安抚司,清乾隆时叫石柱厅,民国时改称石柱县。

石柱县物产十分丰富,其中以黄连和天麻等名贵中药材最为出名。

石柱县还有明代古刹银杏堂、川东佛教重地——三教寺、明末巾帼英雄秦良玉陵园和秦良玉筑建的万寿寨遗迹、寨子北面声传海外的男女石柱……在石柱县不仅能看到优美的景致,还能看到具有浓郁土家族特色的猴戏。

猴戏虽然称为戏,但它并不是真正的戏曲,而是一种活泼风趣的民间舞蹈表演。

每逢新年,石柱县表演猴戏的土家族艺人就会纷纷到大街小巷和山乡村寨拜年献艺。

石柱县的山林很多,猴子也特别多,当地的土家族人长期观察猴子的生活习性,并模仿它们的动作,从而创作出这种奇妙的舞蹈。

由于舞蹈的动作是模仿猴子的,所以土家人称它为猴戏。

表演时,表演者要身穿带毛的猴衣,戴猴面具,并表演轻松活泼的翻滚跳跃动作。

猴戏一般分文猴戏和武猴戏两类,文猴戏的动作非常柔美,武猴戏的舞姿则刚劲舒展。

有时候,猴戏班子还会联合起来演出大型的群猴迎春舞蹈。

在这个节目中,数十只猴子进行表演,表演内容有金猴摘桃、石猴出世、大闹天宫、水帘猴趣等等。

土家族人非常喜欢猴戏,还把猴戏使用到其他的娱乐活动中,如舞狮、舞龙、花灯舞等传统节目中都加入了猴。

舞狮中的猴王翻腾滚打,表演者动作灵活,可以十分轻巧地登上九张方桌重迭起来的、最高层的桌面。

舞龙中有龙猴夺宝的场面,数十米长的巨龙高昂着头、上下腾飞;而猴子则抓耳挠腮、欢腾跳跃。

一会儿巨龙从猴子头上飞过,一会儿猴子骑在巨龙身上,彼此纠缠不休,场面热闹有趣。

四、古老的跳丧鼓在四川土家族居住的地区,流传着一种独具特色的悼念死者的民族舞蹈,土家族人称其为跳丧鼓或跳撒尔嗬。

在土家族的山寨里,无论谁家的老人去世,都要请师傅到家里来打丧鼓。

在老人去世的当天晚上,唢呐高奏,锣鼓喧天,只要丧鼓一响,邻近村寨的人都会前来奔丧。

土家族人认为:庄子是跳丧鼓的始祖,所以在跳丧鼓之前需要击鼓师傅配合开场的歌者,先猛击一阵鼓面,再敲鼓边作为开场仪式,然后才能请庄子到神位,这时跳丧鼓才算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