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巴蜀文化 > 第 四 章 巴蜀宗教(2)

第 四 章 巴蜀宗教(2)

2025-03-31 02:05:52

道教为张陵创建,后来经张衡和张鲁的发展,特别是在张鲁时期,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汉中政权,并快速发展壮大起来。

二、道教对巴蜀文化的影响陈抟老祖塑像张鲁投降曹操后,被封为镇南将军,这时大量道徒随他北迁,道教逐渐发展到中原地区。

西晋年间,四川出现了一位道教高人范长生。

他居住在青城山,博学多才,精通天文术数,还是天师道的教主,巴蜀人把他看成神仙一样的人物。

当时,巴氏族人李特领导的农民武装起义军在缺粮的危急关头,曾获得范长生的粮食资助,使得农民军很快攻占了成都。

李特之子李雄原本想让范长生称王,但被婉言推辞了。

于是,李雄自立为成都王,并执行清静无为、与民生息的政策,这一地区很快成为百姓安居的乐土。

唐代时,道教最为兴盛,四川出现了很多著名的道士,如岷山道士张君相、锦竹道士李荣、剑南道士文如、眉山道士任太玄、成都道士黎元兴、张惠超等。

当时,著名的诗人李白也曾到岷山学道。

据说,彭县道士罗公远还曾帮助唐玄宗创造出了《霓裳羽衣曲》。

后来,玄宗到四川避乱,杨贵妃却死于马嵬坡,玄宗返回长安后日夜思念贵妃。

什邡道士杨通幽(本名什伍)能出入三界,帮助玄宗寻找贵妃,而贵妃则将头上戴的金钗托他转交给玄宗。

这时候的著名道士还有青城道士李珏、成都朱桃椎、天师翟干佑、南充程太虚、眉山张远霄等。

此外,四川道教中还出现了几位杰出的科学家,如精通天文地理的袁天纲、矿物学家梅彪、炼丹家彭晓等人。

五代到宋初年间,普州崇龛(四川安岳县)人陈抟,精于道经相法,并创作了《无极图》、《指玄篇》、《观空篇》、《太极图》、《先天图》、《易龙图》、《正易心法注》等。

他把儒家、释家、道家的学说融合于易学之中,创立了一个黑白相间的太极图。

图中的黑色表示阴,白色表示阳;黑中含一点白,为阴中含阳之意;白中含一点黑,为阳中含阴之意。

元朝时期,王重阳创立的全真道教开始在巴蜀广为传播。

后来,这里便成为全真道的分支——龙门派。

清初时,陈清觉在四川开创了龙门派丹台碧洞宗,后来他还受到康熙皇帝的诏见,携带青城茶觐见康熙,并被封为碧洞真人,赏赐丹台碧洞匾、珊瑚树、金杯等物。

如今,四川道教还出现了两位大师,一位是曾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的易心莹大师,另一位是中国道教学院院长付元天大师。

道教在四川的发展还使当地出现了一些著名的道教文化胜地,如以清幽著称于世的青城山、著名道家古观青羊宫、张天师创立道教的鹤鸣山、道教名山江油窦山、梓潼县七曲山文昌宫、三台云台观、绵阳西山观、剑阁鹤鸣山、彭州阳平观与葛仙山、彭县仙女山、新津老君山与纯阳观等。

此外,道教文化还影响到众多四川名人。

道教崇尚玄学,追求空灵飘逸,这些对李白和苏东坡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们两人的精神特质都以旷达、风流、洒脱的道家风范著称,特别是李白的诗作,大多有飘逸之感,而苏东坡的文章于平淡中见豁达,这些都和道教思想有很大关系。

三、佛教在巴蜀地区的传播佛教大概是在西汉年间传入我国的。

当时,西域的大月氏国派往汉朝的使臣每日都诵经,汉哀帝就叫博士景庐前去学习经文。

使臣传授给他《浮图经》,此后佛教开始在我国流传开来。

东汉时期,佛教已经在中原地区普遍存在。

据考古专家介绍,在四川的一些东汉墓葬中出土了许多浮雕佛像等文物,这表明佛教在东汉时期已经进入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