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巴蜀文化 > 第 一 章 巴蜀溯源(5)

第 一 章 巴蜀溯源(5)

2025-03-31 02:05:52

1886年,美、英传教士分别在重庆浮图关下强行修建教堂,当地民众散布传单,相约反教。

同年7月2日,商人首先举行罢市,应考的武举生员随后罢考,群众连续焚毁美国教堂和英法洋房,并围攻依仗教会势力欺压百姓的教民罗元义。

罗元义却指挥手下人打死、打伤数十名群众,激起众怒。

7月25日,几千名群众捣毁了城外白果树法国天主教教会书院,并与保护教堂的清兵发生械斗。

随后,江北、萦江、南川、铜梁、大足等县的群众纷起响应,掀起了川东反洋教斗争的风潮。

后来,四川又相继发生了成都教案和以余栋臣起义为代表的反洋教斗争。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四川的知识分子群体快速崛起,参与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武装政治活动。

1911年5月9日,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

这个劫夺商办铁路的消息传到成都后,立即遭到成都立宪派的强烈反对。

同年6月,清政府与英、美、法、德四国银行团签订借款合同,暴露了政府剥夺路款和出卖路权的阴谋。

成都商人很快在岳府街铁路公司成立保路同志会,保路风潮迅速由成都扩及整个四川。

9月7日,四川总督逮捕了保路同志会蒲殿俊等人,并大肆屠杀请愿的群众,制造了成都血案。

第二天,成都附近的保路军揭竿起义,围攻成都。

此时,四川的同盟会员也借机发动武装起义,当清政府调集大量军队镇压四川的保路运动时,辛亥革命的枪声响了。

经历了这次运动后,四川的工人阶级逐渐形成并走向成熟。

1919年,五四运动在四川促成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四川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1926年,中共重庆地委的成立使这个革命阶段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后来,共产党还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

抗战时,蒋介石的国民政府还曾迁都重庆,日军也曾对四川进行多次轰炸,其中主要目标就是成都。

1939年,成都市中心遭日机轰炸,数百人在这次轰炸中丧生。

1941年,日本飞机再次对成都实施大轰炸,不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使数千人死于战火。

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1949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成都,四川省获得了解放。

解放后,四川人民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取得了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上的一个又一个辉煌成绩。

1952年7月,全长50005公里的成渝铁路竣工通车;1956年7月,宝(鸡)成(都)铁路竣工;1970年7月,成(都)昆(明)铁路通车。

改革开放后,四川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一颗耀眼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