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祭树食俗流传于岳池县一带,每年的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将鸡、鸭、鱼、肉、酒水、糕点等摆在桌子上敬奉神灵和祖先,接着将每样饭菜都取出一点,用刀将其切细、拌匀,由一家之长用盘子或小簸箕端到家中最大最好的一棵树前祭拜。
据说这棵树在来年定能花繁果丰,给家庭带来滚滚财源。
祭树之后,全家按老幼辈分围坐在桌子前,开始吃年饭。
送花盘在四川就是送瘟疫的仪式。
古时候,如果有家人生病,在医治无效的情况下,就需要举行祭祀仪式。
届时,全家人准备好香烛纸钱、食物、瓜果等祭品,将一碗米饭放置在一个大盘子中,把盘端到病人的床前踏板之上,由主持仪式的人或其家属进行祈祷。
祈祷完毕后,将盘中的米饭和部分食物瓜果等拿到岔路口,再将香烛纸钱点燃并祝祭一番后,并把盘中的物品抛掉。
据说这样可以送走瘟疫,病人会迅速恢复健康,剩下的祭祀物品则由全家人分食掉。
在四川居住的彝族有净宅的习俗,如果有人久病不起或者家中遇到了不吉利的事情,人们会认为家宅不洁净,会请祭师举行净宅仪式。
届时,主人家要准备好一头猪、一只鸡、一撮荞麦和十八根柳枝。
祭师将柳枝按一定规律插在门前的平地上,然后将猪、鸡等祭祀物品放在一旁,接着就开始念经。
与此同时,将柳枝一根根扫倒,这就表示鬼魔、晦气已经被驱除,人们回家后便可将鬼神吃过的祭祀品分食掉。
在四川,信奉佛教的人很多,在当地也有许多寺院。
这些寺院每年都要举办素席素斋,往往由和尚、尼姑、道士们掌厨,信教的人不能吃荤。
所用原料都是素品,但他们却能做出鸡、鸭、鱼、鹅、肉片等形状和颜色,几乎可以乱真。
此外,每年七月初七的晚上,当地的老年人都会参加土地会。
届时需要祭祀土地神,仪式过后老人们便在一起会餐。
四、社交食俗四川人最注重吃,讲究吃得饱、吃得好。
在社交中,人们更注重饮食,正如四川的那句俗话:衣食足,礼仪兴;衣食不足,横扯筋。
只不过当地礼仪食俗的具体细节都是依据自己的经济情况来定的。
比如办酒席、送礼,酒席丰厚程度不一概而论,送礼也可厚可薄,一切都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来定。
如果说得过去,人们就会称抹得过面子;如果办得很体面,人们会说操得漂亮;如果心有余而力不足,人们只能说手长衣袖短。
在待客的宴席上,主人往往要说几句客气话,最常说的就是农村常用的话:你哥子,我兄弟,你不吃,我怄气。
意思就是菜不好,饭要吃饱!席上无短手,讲礼饿自己!此外,四川人有事没事都喜欢到茶馆中喝茶,许多事情都是在茶馆中商谈的。
可以说,茶馆是四川人最重要的社交场所之一。
人们到茶馆并不是为了饮食,而是消遣、谈论事情。
通常情况下,人们在此一坐,沏一壶上好的茉莉花茶、龙井茶或碧螺春等,品尝着茶的芳香,谈论着自己知道、喜欢、擅长的话题,高兴时哈哈一笑,有时可以在茶馆里坐上半日。
在与亲朋好友的纵论畅谈中,巴蜀大地的社交食俗(包括饮茶习俗)被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重要的社交场所——茶馆五、婚姻食俗四川的婚姻礼仪分为纳彩、问名、行聘、请期、纳征、迎亲六个程序,在进行每个程序时都要设宴款待客人,且宴席上的菜肴少不了鸡、鱼、肉、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