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巴蜀文化 > 第 六 章 巴蜀饮食文化(5)

第 六 章 巴蜀饮食文化(5)

2025-03-31 02:05:53

六、生育与寿诞食俗对孕妇来说,饮食尤为重要。

妇女怀孕时,为了达到生儿或生女的目的,人们总会采取一些饮食手段来加以影响。

比如:要求孕妇多吃龙眼,认为多吃会令孩子的眼睛像龙眼那样又大又明亮。

最常采取的饮食手段则是依据咸男淡女、酸男辣女来制订的。

婴儿降生后,产妇要喝老母鸡汤进补,亲朋好友大多送鸡,主人往往设宴款待来客。

此外,新出生的婴儿还要进行多种礼仪活动,如洗三、洗九、满月、百日、周岁等。

举行这些礼仪时,主人家会设宴待客,宴席上少不了鱼、肉做的菜肴。

富裕人家还会使用海鲜等款待宾客,想通过丰盛的宴席来显示家人对婴儿降生的重视。

四川羌族妇女在生了孩子后,亲友和邻居要送鸡蛋、面条给她。

当地把这称为送祝米,而主人则要留客人吃饭,吃饭之前还要先喝一些玉米蒸蒸酒。

等到婴儿长到可以吃饭的时候,家人则要请本村寨里一个有口福的人为孩子开荤,被请之人用一根葱蘸一些吃的东西喂到孩子口中。

仪式举行之后,家人要安排这个人吃饭。

吃饭时要上坨坨肉,以表示对来人的尊敬,而这个孩子从当天开始就可以和大人一起吃饭菜了。

等孩子长到十七八岁的时候,家人还要为其举行成年礼。

这个仪式非常隆重,通常请巫师来主持。

先要祭祀家里的神仙,然后是祭祀白石神,祭祀时用白羊作祭品,并在羊活着的时候将其心挖去,黑羊则在现场宰杀,祭祀结束后将羊肉分食掉。

每当老人过寿诞的时候,全家人都要为其举行庆祝活动,不管是全家人聚在一起庆祝还是大宴宾客,都要上九大碗。

老寿星在宴会上还要吃寿包子,众人则一起吃长寿面。

七、丧葬食俗在巴蜀地区,如果家里的老人去世,在办理葬礼之前,主人家必须设宴款待宾客。

乡邻和亲朋好友要在主人家吃饭,饭桌上必须有酒有肉,否则会被人取笑。

川人的丧葬形式共分三种:土葬、岩葬、火葬。

人死之后要先放入棺木,然后由死者的家人为死者杀一只引路羊,目的是为了让羊给死者在阴间引路。

仪式结束后,死者的亲戚朋友要一起分食羊肉,而死者的家属则不能进食。

埋葬死者时,送葬的队伍要鸣放火枪表示悼念。

如果选择土葬,还要把一些大米、枣、银子、茶叶放在棺材里,这样可以让亡人在阴间生活。

葬礼结束后,主人应准备酒饭答谢亲邻。

如果选择岩葬,一些地方在老者病重的时候,就把他(她)送入墓室里,每天送三次饭,在老人死后封好墓门。

如果选择了火葬,则要请喇嘛念三天三夜的经文。

喇嘛在念经的间隙,死者的家人要准备好饭菜供众人食用。

念经完毕后要将棺材和尸体一起烧掉,然后将骨灰收集起来下葬。

众人则一起唱丧歌、跳丧舞、喝丧酒,接下来是参加丰盛的丧宴。

有的人家比较富有,在父母去世的数年后会重新修坟下葬,当地人称为大葬。

大葬时要念经,还要举行大葬宴。

大葬宴都是在坟地举行的,和野餐很相似,而且极为丰盛。

第二节风 味 小 吃所谓小吃,就是一个地区独具风味和特色的食品,一般用本地的特产制作。

有的小吃由于取材比较普遍,很快流行到其他地区;有的小吃由于口味独特或只用本地材料,只能局限在一个地区。

现在由于人口流动大,材料运输方便,许多原来局限在一个地区的小吃迅速向各地扩散。

著名小吃则靠口耳相传而与大众饮食文化紧密联系,甚至可能成为当地饮食的代表。

有些小吃虽然也讲究采用当地新鲜的食材,但是制作方法繁复、做工讲究,比填饱肚子的主餐更为繁琐,是追求利润的餐厅不愿意经营的。

对于巴蜀地区而言,因为民族众多、地理环境特殊,小吃更是突出反映了当地物质生产及社会生活风貌,通过它能很好地体味别致的巴蜀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