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汁锅贴底部金黄、入口酥香、饺面绵软、馅心细嫩鲜香,如果再佐以海带鸡丝汤,风味更佳。
十八、担担面担担面在巴蜀民间极为普遍,也是具有特殊风味的著名小吃。
在四川的担担面中,最为有名的就是陈包包的担担面。
此面始创于1841年,是自贡市一位名叫陈包包的小贩发明的。
最初,陈包包挑担卖面,担子的一头是锅灶,另一头放着面、碗和准备好的各种调料,随吃随下,担担面因此得名。
做好的担担面面条细薄,臊子肉质香酥,调料多以芽菜、葱花、猪油为主,略带汤汁,味道鲜美爽口,微辣中带点酸。
担担面主要使用面粉、鸡蛋、猪肉、芽菜、豆粉、猪油、豌豆尖、豆油、味精、红油辣椒、上汤、醋、葱花等原料。
制作时,用鸡蛋和水把面粉和成面团,然后手工擀制成细韭菜叶宽厚的面条。
把豆油、醋、味精、红油辣椒、老汤、葱花、芽菜末等放入碗中,将猪肉剁成绿豆粒大小的块,大勺中放油,等油烧热后放入猪肉,加盐、豆油上色,至肉酥而又呈金黄色时就可以起锅了。
把水锅里的水烧开,放入面条煮熟,捞出后装入有调料的碗中,并将豌豆尖捞入碗中,再做好的肉臊放在上面就可以食用了。
臊子不光是猪肉,还可以是鱼肉、大虾、鸡肉、鸭肉等,加什么臊子就叫什么臊子担担面。
如今,重庆、成都、自贡等地的担担面大多已改成店铺经营,但面的味道依旧保持原有特色。
十九、洋芋糍粑大凡去过四川的人都会对那里的风味小吃赞不绝口,尤其是那具有独特风味的洋芋糍粑,更是受到人们的喜爱。
洋芋糍粑的制作是比较讲究的,原料一般选用粗皮大个的洋芋(土豆)。
把它们洗净后,放入锅内蒸熟,再剥去外皮,晾温至20℃—30℃之间。
将晾温后的熟洋芋放入石窝(花岗岩凿成的凹型石器)内,用锥型石夯或木夯砸击,直到把洋芋砸得具有很好的黏性和弹性,且不黏附石窝或木槽的糊状物就可以了。
当然,砸的时间越长,食用的口感就越好。
接下来用油炝一锅带有酸菜的酱水汤,酸汤中放入适量姜末、花椒粉、葱花、蒜泥、精盐等调料,然后将洋芋糍粑放入汤内加温,稍等片刻后将菜汤和洋芋糍粑盛入碗中,最后调上香菜、辣椒一起食用,吃起来香味扑鼻、滑润可口。
如果再配上芝麻油、花椒油、蒜泥、香醋等蘸着吃,或者蘸着白糖、蜂蜜吃,口感更佳。
再或者把洋芋糍粑切成小块,放进热油中炸至金黄色,味道香脆可口,口味十分独特。
二十、龙抄手龙抄手其实就是馄饨,只是在形式上有不同的形状和不同的馅料。
据说龙抄手的得名是因为有人想在浓花茶园开抄手店,为了取个好听的名字,人们便取浓的谐音龙为名,以取龙腾虎跃、生意兴隆之意。
龙抄手大约出现在1941年,如今已经拥有多个品种,如原汤、炖鸡、海味、清汤、酸辣、红油等。
其皮薄馅嫩、爽滑鲜香,煮熟后均匀晶亮、干吃入味、汤浓色白。
由于它味美价廉,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成都小吃中的佼佼者。
加工龙抄手的用料主要有:精粉、猪腿肉、肉汤、鸡蛋、姜、香油、胡椒面、川盐、味精、鸡油等。
制作时,先将面粉放案板上呈凹形,放少许盐和适量鸡蛋,一般使用一只鸡蛋;再加入清水调匀,揉成面团,用擀面杖将面团擀成像纸一样薄的面片,再切成四指见方的面皮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