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肥三瘦七的猪肉用刀背捶成茸,挑拣出筋,再剁细成泥,并在肉馅中加入适量盐、姜汁、胡椒面、味精,然后加入一个鸡蛋,分多次加入清水调匀,将其搅成干糊状,最后加入香油拌匀。
至此,馅就做好了。
包的时候,先将馅放入面皮中,对叠成三角形,再把左右两角弯向中间迭起,并黏合成菱角形,抄手坯就做好了。
在一个海碗内分别放入盐、胡椒、味精、鸡油和原汤,将煮熟的抄手捞出放到碗里。
吃的时候,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再加入适量的调料。
二十一、宜宾燃面宜宾燃面宜宾燃面原名叙府燃面,旧称油条面,是四川宜宾最具特色的小吃,早在清光绪年间便有人经营了。
燃面选用本地的优质面条为主料,以宜宾黄芽菜、鲜板化油、小磨麻油、芝麻、八角、花生、山奈、核桃、花椒、辣椒、味精、香葱、豌豆尖或菠菜叶等为辅料,按传统工艺加工而成,具有面条松散红亮、辣麻油香、香味扑鼻等特点,因为引火还能点燃,所以被称为燃面。
在制作燃面时,先把面条放到沸水锅中,待煮熟后用竹笊篱捞出,劲甩两下以便去掉多余的水分,然后把面条盛到碗里,淋上烧熟的菜籽油,趁热用筷子把面条挑散和匀,使面条不粘在一起,淋上一些本地酱油和多种香料秘制的油辣椒,再放入一些宜宾芽菜末、葱花和炒熟碾碎的花生末,挑拌均匀,燃面就做好了。
如果在碗中浇一勺炒香的肉臊子,那就是荤燃面,而淋上骨汤则是燃汤面。
第三节巴 蜀 美 酒巴蜀地区不仅有着淳朴的民风、独特的饮食文化,还拥有举世罕见的酒文化。
有人曾经这样下断语:中国的白酒文化,说到底就是巴蜀文化的一部分,因为中国的好酒基本都是产自这里,无论是泸州老窖,还是郎酒、五粮液,都足以让人回味不已、荡气回肠……一、泸州和泸州老窖泸州老窖泸州位于长江和沱江的交汇处,是一座融自然山水、历史文化、名酒文化为一体的非常美丽的滨江城市,也是国家的卫生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泸州在四川南部,东邻重庆、贵州,南靠贵州、云南,西连宜宾,北接内江。
泸州的历史非常悠久,古时候被称为江阳。
汉景帝六年(公元前151年),这里被设置为江阳县,东汉时期为江阳郡。
当时,江阳郡是沱江的门户、四川的屏障。
汉代,这里的盐业和农业都很发达,唐代时农业更加发达,当时的贡赋有小麦、金、葛、酱、麻、布等。
到了宋代,泸州已经成为沃野千里、五谷丰收、六畜兴旺、商贾云集的大城镇,当时号称蜀南粮仓,酿酒业和盐业都得到了飞速发展。
明朝时期,泸州归四川省管辖,大约在15世纪初期,泸州已经成为全国较大的商业和手工业城市。
清代大量移民入川,极大地促进了泸州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使它成为川滇黔边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
泸州历史悠久,历朝历代都曾涌现出大批的仁人志士,如周朝的周惠王内史(太师)尹吉甫,西汉的劳蒙,汉末的董允、赵云。
唐代的左领大将军程咬金曾在泸州任都督,李白、杜甫等唐代大诗人,宋代的苏轼、黄庭坚,明代的杨慎等人都曾在泸州留下佳句。
南宋末年,元军南下,泸州守臣统领兵马与元军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拉锯战,所以历史上便有了铁打泸州之说。
老一辈的革命家朱德曾在泸州组织、指挥了著名的棉花坡战役,恽代英曾在这里担任过川南师范学堂校长,而刘伯承元帅则曾担任过泸州起义军的总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