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不但留有许多文物古迹,还有不少优美的景点。
比如:以石雕艺术精湛、造型雄伟、布局奇特著称的龙脑桥;独具唐代建筑艺术特色的报恩塔;饱含清代雕刻艺术精华的春秋祠;造型生动的玉蝉山摩岩造像等。
建造于明代的泸州钟鼓楼非常著名,它位于泸州城区的北部,高20多米,为4层砖结构,楼顶有5个尖塔,底座呈正方形,边长为65米。
在明嘉靖年间,由泸州兵备佥事薛甲主持修造,主要用于报时和报警。
20世纪初期,在楼上安装了德国西门子的大型自鸣钟,现在的钟鼓楼附近还建有绿地、园林、小型喷泉等公共设施,是旅游、观光、游玩的好去处。
泸州忠山景区位于泸州市城区,由忠山、东岩公园、龙马潭、杨桥公园等建筑组成,集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于一体。
这里的名胜古迹非常多。
有宋代建造的江山平远堂、清代建造的魁星阁、宋代诗人黄庭坚书写的滴浮崖和百子图石刻、朱德在泸州生活的陈列馆和纪念刘伯承指挥的泸州起义的纪念碑。
东岩公园位于长江边上,岩壁上有多处石刻,这里峭壁峥嵘、景色美丽,其中的东岩夜月是一大胜景。
在泸州,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泸州大曲老窖池。
窖池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四口窖池纵向排列,每口窖池内有两个地坑,中间以池干分开。
粮糟发酵时,两个池坑就作为一个窖池,以此提高容量,著名的泸州老窖就始创于此。
泸州老窖是中国最古老的四大名酒之一,其生产历史可上溯到1700多年前的汉代。
因为在泸州出土文物中发现了汉代的陶角酒杯和汉代饮酒陶俑,而且汉代画像石棺上的巫术祈祷图中也出现了酒器。
到了宋代,泸州以盛产糯米和高粱著称,酿酒原料十分丰富。
据《宋史》记载,宋代出现了大酒和小酒。
小酒是指米酒,酿制好后无需贮存就可饮用;大酒是一种蒸馏酒,是采取蒸馏工艺从高粱酒糟中烤制出来的酒,也就是蒸酿出来的白酒。
这种酒需要储存半年,待它自然醇化成熟后方可饮用。
大酒在原料选用、工艺操作、发酵方式上均与泸州浓香型曲酒的工艺很接近,可以说是泸州老窖大曲酒的前身。
宋代时,朝廷在泸州设立了6个收税的机关,其中一个机构就是专门征收酒税的。
当时,泸州酒税占到地方税收的一成多,而且这里的百姓不受朝廷酒禁的限制,可以自由酿酒出售。
元明时期,泸州大曲酒正式成型,并于元代泰定元年(1324年)酿制成功第一代泸州大曲酒。
当时,一个叫郭怀玉的酿酒师制作出干纯曲酒,改制了曲药中的含燥、辣和苦涩的成分,使原来的小曲变成了大曲,由此产生了大曲酒。
到了明代,泸州生产的大曲酒已经很出名了。
当时有诗称赞道:香溢泸州城,芳流十里外。
明洪熙元年(1425年),施进章研究出可窖藏酿酒。
此后,当地人对此工艺进行了改进和发展,至明代的万历年间便出现了舒聚源作坊窖池。
它是利用前期的酒培植窖泥和后期的窖泥养酒,使微生物通过酒糟进入酒体中,从而酿造出净爽、甘甜、味醇的泸州老窖酒。
明万历年间的舒聚源酒坊就是泸州曲酒厂的前身。
到了清同治八年(1869年),老窖酒被正式定名为泸州老窖特曲。
它主要以红高粱为原料,小麦制曲,经过复杂工艺精酿出具有醇香浓郁、饮后尤香、清冽甘爽、回味悠长的白酒。
泸州老窖也因此被誉为浓香正宗、酒中泰斗,享有拔塞千家醉,开瓶十里香的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