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大地有许多民族艺术以及独具特色的工艺美术,它们历史悠久、绚丽多姿、精彩纷呈,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魅力。
下面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这些巴蜀文化园地中的艺术奇葩吧。
第一节民 族 艺 术巴蜀艺术无论是音乐还是舞蹈、戏剧,都独具地方特色,成为巴蜀地区独一无二的名片,昭示着这个地区的过去与繁华,也预示着美好的未来和新生……一、音乐杜甫画像唐宋时期,成都是中国的音乐之都,杜甫曾描述过成都喧然名都会的音乐盛况。
前后蜀时期是中国音乐史的转型时期,而且在唐代和五代时期,雅乐由于吸收了龟兹乐而变为燕乐。
随后又因唐玄宗和僖宗的先后入蜀,蜀都发展成唐代的音乐之都。
成都音乐也逐渐发展成为蜀国弦,进而成为蜀宫伎乐,最后演变为竹枝词和高腔,构成了巴蜀音乐文化的特色。
在巴蜀音乐中,最著名的乐器是雷琴。
西蜀的雷氏曾经是造琴世家,三代人都从事造琴。
传世的雷琴有玉玲珑、飞泉、九霄环佩等珍品。
其中九霄环佩是传世唐琴中最为独特也最为古老的,因声音独特而被视为盛唐时的云中仙品。
琴背上有篆书九霄环佩四字,此外还有苏轼和黄庭坚的题诗。
苏轼的题诗为:霭霭春风雨,琅琅环佩音。
垂帘新燕语,沧海虎龙吟。
苏轼记。
巴蜀乐器的由来非常古老,早在商代就有了陶埙、石磬,春秋战国时期更有青铜乐器编钟、钲、铎、铃,以及成组的石磬。
巴蜀音乐文化扩展得比较广,涉及青铜打击乐器甬钟、钲、镈、錞于、钮钟、扁钟等,但蜀音乐文化的中心却一直在四川境内。
据《华阳国志》记载:武都有一丈夫化为女子,美而艳,盖山精也,蜀王纳为妃。
不习水土,欲去。
古蜀王便作《东平之歌》挽留她,后来女子病故,蜀王悲不自禁,又作《臾邪歌》、《龙归之曲》怀念她,并派五丁力士前往武都担土,担运回成都后为女子垒墓,这就是成都比较著名的五丁担。
被称为古代乐坛之王的磬也是巴蜀音乐的一大特色。
三星堆出土的石磬无论是纹饰还是形制,都与中原地区的石磬相仿。
这说明蜀人在很早以前便懂得音乐,并开始创作音乐了。
二、舞蹈提起巴蜀的歌舞,最古老的就是巴渝舞了。
据记载:周武王伐纣的时候,巴军为了使前锋勇猛杀敌,便载歌载舞地给予鼓励,当时跳的就是巴渝舞。
隋唐时期,巴渝舞被改造为宫廷乐舞。
隋唐以后,巴渝舞逐渐走向民间。
杜甫曾在诗中说:万里巴渝曲,三年实饱闻。
后来,这种巴渝曲便演变为著名的《竹枝》歌舞了。
巴渝舞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进。
首先是周武王伐纣之前的初始时期。
在常璩的《华阳国志·巴志》中,古代的巴族人被描述为勇猛、剽悍、善战,能歌善舞。
殷纣王武丁曾四次征伐古代巴国,还曾御驾亲征,致使巴军主力伤亡惨重,造成巴国几乎亡国,但是他们却负固不服。
后来周武王伐纣,正迎合了巴人复仇的心愿,他们都加入到武王伐纣的战斗中。
随后,巴人将生活中积累的歌舞编排成整齐有序的军歌、军舞,以其庞大的气势鼓舞军队、慑服敌人。
因此,《华阳国志·巴志》中写道: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世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