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巴蜀文化 > 第 七 章 巴蜀艺术(4)

第 七 章 巴蜀艺术(4)

2025-03-31 02:05:53

扬琴的品种很多,除了传统的八音、十音和十二音小扬琴外,还有适于独奏或参加民族乐队合奏的筝扬琴、转盘转调扬琴、变音扬琴、全律活马大扬琴和电扬琴等。

变音扬琴是在面板两侧安置滚轴板,每组琴弦下面支有金属滚轴,以起到准确定音和迅速调弦的作用,在左侧的滚轴板上还置有铜质变音槽,通过变音槽在板上的往返移动,可使琴弦升高或降低半音。

这样就把原来只有两组音域的小扬琴扩大为四个八度,并采用新的音位和特殊附件排列,能够在演奏中迅速转调。

转盘转调扬琴一般设有左、右、中、低四个条马,音位排列有一定的规律。

左侧由主轴、凸轮、连杆、杠杆、变音活页等主要零部件组成,装在主轴上的各个凸轮通过固定在角铁支架上的连杆来控制变音活页的立起和倒下。

筝扬琴是把扬琴和筝这两种乐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上部为四排马扬琴,下部为十六弦筝。

四川扬琴的传统曲目有300余段,大多取材于历史故事,比如《秋江》、《华容道》、《活捉三郎》、《清风亭》等。

建国之后,四川扬琴得到了快速恢复与发展,创作出许多新作品,如《铁窗训子》、《拷红》、《嘉陵江上红旗飘》、《急浪丹心》、《十里长街送总理》、《浣花夫人保成都》等。

六、清音四川清音又叫唱小曲、唱月琴或唱琵琶,由清乾隆年间的民歌小调发展而成。

多是一人演唱,演唱者左手打板,右手击竹鼓而歌,主要的伴奏乐器是月琴。

有时,伴奏者也会跟着唱几句。

清音音乐十分丰富,有100多支曲牌如小桃红、马头调、梅花落、满江红、赵调、背工调、迭断桥、银纽丝、打枣杆调等。

唱腔可分为曲牌和板腔两类,板腔类又分为汉调和反西皮两种。

传统的演唱方式是坐唱,也就是摆上一张或两张八仙桌,演唱者坐在听客的正对面,并且居中,琴师坐在主唱者的左边和右边。

一般情况下,月琴、琵琶或三弦在左面,二胡或小胡琴在右面。

这种方式主要是用于在茶楼、书馆里的演唱。

此外,还有沿街卖唱或到旅店客栈卖唱的。

这种演唱方式的伴奏者很少,主要依靠主唱者的唱腔和唱词来吸引听众。

清代中期以后,四川清音卖唱的艺人很多,出现了大街小巷唱月琴,茶楼旅店客盈门的景象。

四川清音不光有专业的艺人,还有许多业余爱好者,他们被称为玩友。

玩友们大多多才多艺,不仅能唱,还能弹奏琵琶或月琴等乐器。

此外,还有一些清音的玩友组织,他们都为推动四川清音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0世纪30年代初,成都成立了清音职业工会,后来更名为清音曲改会,于是有了清音的称呼。

流传至今的四川清音有8个大调、100余支小调,唱段有200多支。

大调多以故事、传说为主,小调多采用四川的流行山歌、民歌等曲调,伴奏的乐器以琵琶、二胡、竹鼓、檀板等为主。

四川清音分为上河派和下河派。

成都的省调为上河派,唱腔轻盈、细腻圆润,在运腔方面有一种跳跃式的连续顿音唱法,俗称哈哈腔。

著名清音演唱艺术家李月秋的哈哈腔造诣非常深,在20世纪40年代有成都周璇誉称。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四川清音走进剧场,坐唱的形式逐渐被站唱所取代。

有些主唱者自己也敲击竹节鼓打板演唱,由小乐队来伴奏,伴奏的乐器有二胡、琵琶、中胡、高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