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川手杖四川手杖四川手杖以剑阁和峨眉山等地的最有名。
剑阁手杖有木杖和藤杖两种,大多选用深山老林中生长了几十年或数百年的木枝、藤条为杖料,制作后的成品有古朴典雅之美。
峨眉手杖选用当地特产的水渣木或竹料制成,色泽光亮,形态自然雅致。
作为天下闻名的峨眉山,每年都要接待上百万的游客。
由于这里的山脉绵亘曲折、千岩万壑,对于游人来说,手杖是非常重要的。
于是,峨眉山的手杖加工艺人就从大凉山购来大节竹,经过选料、钻眼、装沙,烧弯、刮青、堵眼、染红、油漆、印花等12道工序,精心加工而成了造型美观、坚固耐用的手杖。
手杖取材于罗汉竹,罗汉竹杆高约3—8米,直径为2—3厘米,下部节畸形缩短,节间肿胀,节环相互歪斜,看起来非常奇特。
竹杆的中部节间正常,新杆为绿色,老杆为黄绿色,节间长约15—20厘米,笋期是4—5个月。
罗汉竹主要生长在亚热带地区,耐寒,适合生长于温暖湿润、土层深厚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
对土壤的要求不是很严,但喜酸性、肥沃和排水良好的砂壤土。
罗汉竹的观赏性较强,常与龟甲竹、方竹等配置于园林中,是优良的观赏竹种。
由于用罗汉竹加工的手杖与庙宇中罗汉手中的竹杖相似,因此称罗汉手杖。
剑阁手杖简称剑杖,取材于剑门山区多年生长的灌木、荆棘、藤条,通过独特的加工工艺制作而成,既是一种实用登山用品,又是一种漂亮的工艺品。
剑阁手杖一般可分为自然杖和雕刻杖两大类。
自然杖经过断枝、燎炙矫形、去皮整修、上明漆抛光等几道工序而成,属于藤条杖,杂木形状并容易矫形的手杖也可制成自然杖,非常古朴典雅。
雕刻杖的原材料可以其根部砍伐或连根掘起,经矫形燎制而成毛坯,根叉部位可以做成杖柄,经过精雕细刻,在杖头和杖身上刻画人物、山水、花卉、虫鱼等图案,使其具备实用与美观的双重功效。
六、美术陶瓷美术陶瓷的原材料具有多样性、耐久性,是其他材料无法替代的,陶瓷的主要功能就是给人以美感。
四川会理的美术陶瓷工业始于唐代,兴盛于明朝,多年来一直采用孔雀石配方,烧制成绿釉,因此有会理绿陶之称。
会理绿陶的产品以中小件为主,不但有各种各样的茶具、酒具、美术挂盘等器皿,还有仿古陶器、人物、动物以及用于装饰的陶瓷制品,个个小巧精致、美观大方。
四川石燕桥镇的陶瓷所用黏土中含有丰富的石英砂,因此当地获得了前山矿石后山炭,中间泥土做陶罐的美誉。
陶瓷绘画自六朝早期就开始了,当时为青瓷釉下彩,就是在未烧成的坯体上用色料进行彩绘,然后加盖一层透明的釉,再放入窑内烧成而成,这种瓷品被称釉下彩。
由于色彩不暴露在外面,有釉层保护,所以瓷器在使用中不会磨损瓷面,图案原貌能保持很长时间。
青花瓷始于唐代,标志着陶瓷装饰进入了辉煌时期。
青花是以天然钴料为色彩,烧制后呈蓝色。
青花装饰主要是通过线条的粗细、疏密、点线笔法来处理图案和图画,运笔技巧具有很明显的国画风格。
清代时,出现了粉彩瓷。
它就是在各种色料中加入白色的彩料——砷,使色料粉化,色彩湿润柔和,比如将大红变成粉红等。
雍正、乾隆之后,粉釉发展到了高峰,民间纷纷采用此种方式烧制彩陶,陶瓷上的图案工整严谨,并且重填彩和工笔。
色彩铺盖了整个器皿,有典型的宫廷富贵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