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巴蜀文化 > 第 八 章 巴蜀文学(4)

第 八 章 巴蜀文学(4)

2025-03-31 02:05:53

《花间集》和西蜀词人的创作题材大多以男女艳情或离愁别恨为中心,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称镂玉雕琼,拟化工而迥巧;裁花剪叶,夺春艳以争鲜,这就让文字沾染上一些香软淫巧的习气。

不过,西蜀词人的词作和前后蜀诗人的诗作,特别是花蕊夫人的百首《宫词》所表现出的五代时期成都游乐风尚的线索更值得文学、历史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者关注。

五、两宋的巴蜀文学宋代是四川历史上文化事业最为兴盛和繁荣的时期,称之为人文之盛,莫盛于蜀。

诗人苏舜卿和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父子在这一时期的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苏舜卿是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其诗多表达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笔触雄健、感情奔放,他也是宋诗的开拓者。

三苏父子是宋代诗文新运动的主要人物,他们的散文引起了宋代文风根本性的变化。

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号老泉,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子轼、辙合称三苏。

27岁开始发愤读书,研读六经及百家之说,考证古今治乱之迹。

1056年带领苏轼兄弟入京参加考试,拜谒欧阳修并献上所著文章22篇,从此名噪文坛。

主要作品有《嘉祐集》,以史论、政论为主。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文忠。

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书法上与蔡囊、黄庭坚、米蒂并称宋四家。

主要作品有《赤壁赋》、《石钟山记》、《题西林壁》、《水调歌头》、《念奴娇》等,结集为《东坡七集》。

他是宋代最伟大的文人,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开创了豪放词派,与韩愈并称为韩潮苏海。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四川眉山人,晚号为颖滨遗老,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知识渊博且勤奋好学,文受父兄影响很深,其散文内容丰富,汪洋澹泊,深醇温粹。

议论文议古论今,记叙文写得纡徐曲折。

更为突出的是:他发展了韩愈气盛言宜的观点,提出了文气说,强调生活体验对创作的作用,以其独特的风貌卓然自成一家。

主要作品是《栾城集》。

两宋时期的政治虽然中央集权高度发达,但无法解决冗官、冗兵、冗费的弊端。

这一时期的外患最多、最长,也最严重。

在对外战争中,宋始终处于劣势,不仅表现在战争的屡战屡败上,更表现在政策的屈辱上。

最后,北宋亡于金,南宋亡于元。

在此期间,党争也持续不断,北宋的党争主要在革新与保守之争上,南宋的则主要围绕着和战之争展开。

但宋代高度重视文治,重用文人。

为此,宋王朝采取了扩大科举取士的范围及职能,提高文人的政治、生活待遇等办法。

文人们开始对政治有了更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忧患意识。

四川地区按宋代分天下为十五路的区划,被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简称川峡四路。

益州路治所在成都,两宋时期成都的造纸业、印刷业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北宋的富商用纸印的交子代替笨重的钱币而成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随着商业不断地发展,两宋时期的成都产生了自由的集市,而这一时期的成都文学艺术也发展到了顶峰。

此外,音乐、歌舞、戏剧、绘画非常繁盛,有蜀戏冠天下之称。

总之,两宋的巴蜀文学能及时而广泛地反映政治斗争与政治事件,文学创作的高潮也随着政治斗争而出现,大量作品及时而深刻地表现爱国斗争和爱国思想,形成了两宋巴蜀文学史上爱国文学的高潮,广泛而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民间疾苦及民风民情,形成此时新的文学表现风格及表现手法。

所以,这一时期的巴蜀文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