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温州人的创富史1978-2010:四海皆商机 > 第二章 一座城市的原罪(4)

第二章 一座城市的原罪(4)

2025-03-31 02:06:00

西藏环境恶劣,海拔高、温度低、工程短,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因此农牧民用不上电,只能点酥油灯和蜡烛。

于是,郑月球成立西藏华东水电设备成套有限公司,专为小水电站提供设备和安装。

建设水电站工程要跑很远的路程,车在漫山遍野的雪地里行驶常常会翻车。

经过狭窄而倾斜的山路,身边是悬崖绝壁,透过车窗,甚至可看见山下出事故车子的残骸。

一次,郑月球去藏北验收水电站。

一个冰面上,他的车陷在冰窟窿中无法动弹。

零下十几摄氏度的环境下,僵持就意味着死亡。

一个多小时后,来了一辆大货车,郑月球才死里逃生。

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温州人聪明,他们即使只是草芥,还不风光,但已学会高瞻远瞩,跨出门槛,把外界资源用得如鱼得水。

哪里资源丰富,哪里商机富足,他们就更愿意把创业的坐标原点定格在那里。

温州地处偏远,除海运发达外,多年不通火车,陆路交通极为不便。

1980年3月26日,宁波—温州—香港海运航线通航,谓之温州当年大事。

航线开通不久,有两兄弟坐上轮船,顺着海路一直往南,到了香港,赤手空拳开辟天地。

在温州,提及李中方、李中坚两兄弟几乎无人不晓。

弟弟李中坚个头不高,一副板寸头,长相酷似伟人邓小平,极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而哥哥李中方魁梧高大,高调且爱出风头,常为媒体焦点。

兄弟俩的父亲是一名国营照相馆的摄影师。

儿时的两兄弟,对父亲崇拜至极,他们最大的理想是做一名像父亲一样的摄影师。

1979年,父亲退休,长子李中方子承父业,顶职进入照相馆,从事摄影工作。

那时的摄影技术相当初级,所谓的摄影师大多也只是为人们拍一些普通照片,离艺术的距离相差很远。

工作枯燥,月工资仅有20元钱。

李中方正值19岁,血气方刚且野心勃勃。

入职不多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就让他产生了挣脱的念头。

恰巧此时,他接到姐姐的消息。

其姐姐早年远赴香港做生意,现在业务扩大,托人带来口信想邀请弟弟过去帮忙。

突如其来的机遇给困顿中的李中方一个天大的惊喜。

他急急忙忙收拾好行李,带上弟弟李中坚来到了陌生的花花世界。

香港社会经济的发达和城市浮华与温州简直是天壤之别。

两座城市强烈的反差,直接刺激着两兄弟的感官神经。

他们在为这座城市的繁华叹为观止的同时,许下了出人头地的誓言。

然而,制度、语言、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差异成为两人先生存后发展的考验。

同时,他们姐姐生意的规模与前景远不如言语中描述的那样振奋人心。

不过,两人因地域的变迁获得商机。

而他们之所以也有幸成为巨大财富的创造者,就在于他们比别人更早地进入了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

最初,两兄弟只能靠帮助贩卖饮料勉强维持生计。

每天住在四五平方米的贫民窟,接触最底层的群体,尝遍人间冷暖。

这是一场放弃与坚持的意志磨炼,也是一次甘于平庸和勇于突破的心理较量。

李中方、李中坚没有错过任何一次可能飞黄腾达的机会。

整整打拼了六年,他们在香港创办了一家属于兄弟俩的贸易公司——香港东方实业。

20世纪80年代初,步入改革开放的中国消费者往往认准了各种各样的日本品牌: 三洋收音机、雅马哈电子琴、双狮手表、富士胶卷、花王洗涤,当然还有日本品牌的王者: 索尼电器。

这些品牌从日常用品到大宗家电,伴随着动画片《铁臂阿童木》的热潮,席卷中华。

李氏兄弟公司最初的业务就是从日本一家公司采购电子产品零件,将其销往内地,赚取差价。

这是一个风险小,利润可观的项目。

两年后,逐渐有了第一笔大的资本积累,李氏兄弟在香港投资100万港币,将公司更名为东方国际推销有限公司,做的还是电子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