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经济改革史是一个连续的画面,这是前赴后继的企业传递经济接力棒的结果。
尽管从该年开始,一些刚有起色的小企业在政策突变中挣扎,但还是有人逆势上扬,激情燃烧。
年仅15岁的王均瑶就此踏上了改变人生的光明行。
苍南大渔镇渔岙村,一面临海、三面环山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天然避风港。
每次台风来临,四面八方的船只都会在此得到庇护。
42年前,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出生于此。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与众多从草根崛起的温州民营企业家一样,王均瑶身上带有明显的温商印记: 大胆而敢于创新、心思缜密且注重实践、吃苦耐劳又意志坚定。
但略有不同的是,他踏实却不低调,务实又不失张扬,并不排斥与媒体接触,因其另类而被冠之最开放的浙商称号。
生存的欲望再加上成长的希望,构成起跑的原动力,但圆满的句号并不等于精彩的起跑。
1981年,王均瑶被母亲送到邻居肖玉宝处拜师学艺。
提着装满不干胶的手提箱,跟着师傅走南闯北讨生活,王均瑶年纪轻轻尝遍生活的冷暖百味。
启蒙者的梦想,总是由被启蒙者来完成。
转眼一年,王均瑶单飞。
他离开家乡,在湖南长沙一带推销五金和印刷制品,至此与肖玉宝基本失去联系。
但传闻却不断通过老乡传来,就听说他要包飞机回来了,而且他真的就这么做了。
1989年春节前夕,疲于奔忙业务的王均瑶没能买上回家的火车票。
无奈之下,与同乡商量后,大家以两倍的价格包一辆大巴回家。
汽车颠簸在1200公里的蜿蜒山路上,大家都产生筋疲力尽之感。
王均瑶随口感叹一句:汽车太慢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旁边一个老乡略带嘲讽地回应道:飞机快,你包飞机回家好了。
土地可以承包,汽车可以承包,为什么飞机不能承包?王均瑶提出疑问,不料立即招来讥笑。
分析当时客观形势,王均瑶确实是痴人说梦: 坐飞机是个奢侈的梦,因为机票的购买需要县级以上政府部门的证明。
事实上,这个胆大包天且心细如发的温州人,两年后用实际行动创造了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的奇迹。
1990年,温州机场正式通航,让原本只想争口气的王均瑶,觉察到民航市场不可估量的前景。
在同乡的不解和质疑声中,他迅速行动,进行客户走访、市场调查,以及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工作。
历时9个月的工作为王均瑶的信心埋下了铺垫。
最终,这位长着娃娃脸的24岁温州青年,怀揣着身份证和温州市政府开具的证明,迈进湖南省民航局的大门。
可以想象,从未向民营企业开启过的中国民航系统大门,是多么壁垒森严。
王均瑶在盖完100多个图章后,通过这扇紧闭的大门,开启了人生财富之旅。
一架从湖南飞来的安24银鹰降落在温州永强机场,王均瑶首开中国民航史上私人包机先河。
那确实是王均瑶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
我的个人形象、人生道路都改变了!如果说人生是个大舞台,那一天,作为一名演员,我面试合格,被允许登上舞台。
接下来,我要努力的是把戏演得更好……每次提及包机,王均瑶总是难掩内心的激动。
当不可能变成可能,当可能变成奇迹,这样的经历是否有训示?第一年包机为王均瑶带来20万元的利润。
他一口气承包下全国400多个航班,成立全国第一家私人包机公司——温州天龙包机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