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温州人的创富史1978-2010:四海皆商机 > 第七章 金融大灾难(9)

第七章 金融大灾难(9)

2025-03-31 02:06:00

硬币的另一面每一天的变化都是天翻地覆。

变化同样印证着盛衰交错的生存法则,就好像该年民营企业所经历的震荡,前所未有。

经济生活中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动,使企业遭遇严峻挑战: 资金吃紧,大路货饱和,原材料、能源涨价,税收和各种社会性开支增多……四面八方的冲击波,使得像苏南、温州这样的乡镇、民营企业发达地区,坠入谷底。

产品积压,资金匮乏,利润率大幅度下降。

占苏州市民营企业产值一半以上的纺织行业只能开工50%;无锡市花费数亿元建立起来的汽车改装业,开工之日便断炊;常州市民营企业的支柱——电子行业,疲软地垂落。

不少人怀疑民营企业的青春时期是不是已经过去?抑或正是如此,国家领导人不遗余力地表达着对私营业主或是个体户的关怀。

全国个体劳动者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正式成立。

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暂行条例》。

《条例》共十七条,自该年度起施行。

一批企业家纷纷登上了《人民日报》。

先有鲁冠球,并且是在头版,标题为乡土奇葩——记农民企业家鲁冠球: 西子湖畔的春天,竹笋在没人注意的地方破土而出。

鲁冠球从他那偏僻的家乡走上杭州人民大会堂的讲台,给全市机关党员干部讲授党课。

这个农民万元户、企业家党员,用他的创业史和思想的果实,把通向共产主义的路就在脚下这个大主题讲得有声有色……我们清楚地看到,在开放和改革的土壤上,鲁冠球创造了一步登天的业绩,他的精神世界也灿然升华,坦荡洁净。

《人民日报》另一个头版给了国务院总理和个体户何咏梅,当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握住重庆市个体缝纫户何咏梅的手时,这位35岁的妇女不知说什么好,半天才说出三个字来:‘总理好’。

《人民日报》的表扬文章,其实还有这么一篇: 《奋力拼搏,再创奇迹——记温州玻璃钢建材厂厂长滕增寿》: 奇迹,与滕增寿紧密相连。

两年前,温州玻璃钢建材厂濒临倒闭,人们想起了被排挤走了多年的滕增寿。

为救活温州玻璃钢建材厂,党委书记王家凌三顾茅庐。

滕增寿很爽快,谢绝了几千元的补发工资。

……他在职工大会上说:我回来了,有人开心,有人担心。

打开窗户说亮话,我的原则是: 换思想,不换人。

为国家、为企业谋利,我就用谁,不管他过去拥护我还是反对我;否则,就是亲兄弟也不用。

老滕女儿身体不大好。

厂里其他领导瞒着老滕,把她从车间调出来搞管理。

老滕知道后,毅然把女儿送回了车间。

为试制新产品,老滕自费外出考察。

在厂里,他顶班连轴干,不准时吃饭,睡不了整宿觉是常事。

人们眼看着厂长眼肿了,腮瘪了……一位在外单位工作的中年知识分子放弃原来的优越条件,投到了老滕的麾下。

建材厂的人没换,但人变了,变好了,变强了。

……老滕并没有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中,他要实践自己的誓言: 为中国的玻璃钢事业,奋力拼搏,再创奇迹!这是篇主旋律味道很浓的文章,满足打造一个时代偶像的所有标准。

只是当时的鲁冠球名气实在太大,且温州这年发生的事情确实太多,文章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关注。

滕增寿真正引起国内外关注,成为温州经济的形象代言人,还要再等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