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温州人的创富史1978-2010:四海皆商机 > 第八章 夏天里的一把火(3)

第八章 夏天里的一把火(3)

2025-03-31 02:06:00

让王振滔愤慨的是,有关部门竟然在长江边租了条船,以5元一双的低价,限量人均一双处理他代理的温州鞋。

销售现场,武汉市民的队伍从码头一直延伸到市区的公路上,场面几近失控。

痛心不已的他怨气难平: 我的鞋是假冒伪劣,那么可以集中销毁,但公开销售,说明鞋没有问题。

他与工商部门打起了民告官的官司。

经过半年的行政诉讼,王振滔获得2000元的赔偿,相当于损失总额的1%。

无妄之灾让王振滔两年的积累损失殆尽。

从头再来,温州鞋人人喊打,偌大的市场已无立锥之地。

他萌生了自建皮鞋厂的想法。

筹集3万元资金,以住房为厂房,请了几位手艺不错的制鞋师傅,精心做鞋。

当时全国正在申办奥运会,王振滔将企业命名为永嘉县奥林皮鞋厂,意为: 发扬奥林匹克精神,艰苦创业。

他注册商标时,被告知奥林属国际公有,不能作为企业商标进行注册。

工商人员提出建议: 不如将奥林改为奥康,即发扬奥运精神,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第一批皮鞋问世,王振滔带着皮鞋重返武汉。

一连半个月,皮鞋无人问津。

王振滔急中生智,在柜台前贴出告示称,奥康皮鞋经久耐穿,在保质期6个月内出现质量问题,以一赔二。

一位男顾客试探性地买了一双。

王振滔立刻要求他留下姓名和通讯地址,并告诉他,他将是奥康皮鞋永远的荣誉顾客。

奥康将来做大,他将永远免费穿奥康皮鞋。

温州鞋在假冒伪劣皮鞋的清理门户声中被围得水泄不通,王振滔却用奥康为温州皮鞋重见天日凿开了一条细缝。

这桩离奇的新闻,传播出去后引来武汉媒体争相报道,奥康无意间名声大振,4000双皮鞋,10天内被闻讯而来的市民一购而空。

温州,这扇无法躲避八面来风的窗口,总会带来错综复杂的思考。

透过大火,是温州制造在金钱的炼狱中翻滚重铸,在阵痛中洗礼、召唤、蜕变与塑就。

这也便是温州鞋先抑后扬的路径。

后来,在与崔永元对话中,王振滔说了这么一句话:没有这把火,就没有最初的逆风起航。

知耻后勇不管怎么辩解,武林广场的那把火都是温州人心中的刺痛。

每每谈及此,他们目光躲闪,声调都会降低半截。

一片嘘声中,温州各界加入了质量兴温州的卧薪尝胆。

市委、市政府对假冒伪劣实行了严厉的釜底抽薪。

他们在全国最先树起以质量立市为支点的二次创业大旗,制定出全国第一部有关质量立市的地方性法规。

他们强调: 各级政府所辖行政区如出现面大量广的质量问题,将追究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三个层次主要负责人的共同责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被查获者,一次重罚,再次则逐出业主队伍,只准打工,不准在温州注册任何企业。

大火也推动了温州制造从杂乱无章的绿林军向正规军迈进。

有一大堆资料证明温州人知耻而后勇的成效,最醒目的当属郑秀康的康奈入选中国驰名商标。

有据可考,郑秀康是最早萌发商标意识的温州商人之一。

就在大火燃烧那天,距离他成立鸿盛皮鞋厂、注册鸿盛商标已经整整三年。

鸿盛皮鞋很快打进了杭州、上海皮鞋市场。

大火过后,上海商场都撤下鸿盛皮鞋。

一家商场的负责人告诉郑秀康:不是你的鞋不好,而是你的出身不好,现在谁还敢要温州鞋?鸿盛皮鞋陷入山穷水尽的地步。

痛定思痛,郑秀康第一次奋力抬头寻找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