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温州人的创富史1978-2010:四海皆商机 > 第八章 夏天里的一把火(4)

第八章 夏天里的一把火(4)

2025-03-31 02:06:00

什么时候温州鞋敢打‘温州制造’,温州鞋就彻底翻身。

郑秀康开始走访调研全国的市场。

然而,一抬头,他看到了温州鞋的差距。

他找人托关系,来到意大利,亲眼看着一双双工艺精湛的皮鞋在流水线上制造出来,他震惊了。

在温州鞋处于最低谷时,郑秀康自寻死路,决定创立自己的品牌,酝酿机械化生产皮鞋。

他和公司副总经理周金淼,把商标名称定为康奈,取意为健康发展,其奈我何——只要我们好好做生意,别人对我们也就无可奈何。

两人共同设计了一个人头像商标,希望温州人将头抬起来。

依靠手工作坊积累的原始资金,在一条100多万元的机械化生产流水线前显得杯水车薪。

郑秀康说动亲朋好友。

他们没有现金,只有将家里的房产、地契交到了郑秀康手里,摞起来足足有一尺厚。

这是一群人破釜沉舟的举动,而举动的回报是:1993年,郑秀康在央视上打广告: 穿康奈,好气派。

温州人多不理解。

结果,竞争者的孩子回家都念康奈的广告。

这些老板气得打孩子的耳光。

到这时,大家才意识到广告在创牌中的作用。

同年下半年,北京王府井、西单商场,上海第一百货等打出横幅,欢迎中国十大鞋王进店。

康奈成为第一家进驻全国商场的温州皮鞋;1996年,康奈为温州鞋获取了第一个真皮鞋王的桂冠;1999年,康奈获得浙江鞋业第一块中国驰名商标的金牌;2001年,康奈在世界时尚之都巴黎开专卖店。

《经济日报》发表专题报道: 康奈品牌在法国巴黎叫响;2001年6月,郑秀康亲赴意大利罗马为康奈专卖店剪彩……大火烧尽了一些人的信心,也点燃了一些人的勇气。

事件之后,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温州人除了王振滔与郑秀康,还有想找回温州制造辉煌的吴志泽。

温州诸多民营企业家创业的经历惊人雷同。

不知纯属巧合还是定律使然?尽管如此,那种几乎来自复制的记忆与感受依然让人感慨不已。

而吴志泽最初的创业故事就与温州最常见的版本如出一辙。

吴志泽高中毕业,同大多数温州人一起,靠着推销发卡、表壳、纽扣等小商品走上经商之路。

1980年,温州涌现出几万家服装个体户和服装作坊,全国服装商人都奔向温州。

吴志泽和做服装出身的弟弟趁势加入服装大军。

温州服装企业密密麻麻,每个家庭都是一个作坊。

兄弟两人边累积财富,边招收工人,小作坊逐步变成工厂。

与温州其他服装作坊和工厂不同,吴志泽起步就高人一等。

他并不局限于将眼光放在简单的成衣制作上,而是品出了服装的品牌力量。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商标概念模糊而微弱。

哪怕是在温州,几乎所有的服装企业都是自己生产,仿或者直接盗用外国人的商标。

因为自己没有商标,什么流行温州人就挂什么服装的牌子。

于是,大家都生产梦特娇、啄木鸟、鳄鱼。

他们对这些品牌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比如知道梦特娇就是一朵花而已的地步。

1987年,国家成立工商局,对知识产权市场进行规范。

这触动了吴志泽的神经。

他下意识觉得也应该有自己的商标,人家可以做我为什么不可以做,我也注册一个。

出于本能的想法,吴志泽在温州工商局登记注册了当地第一个服装商标——嘉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