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温州人的创富史1978-2010:四海皆商机 > 第八章 夏天里的一把火(7)

第八章 夏天里的一把火(7)

2025-03-31 02:06:00

杂乱乐章参差多态的经济激浪杂影斑驳。

温州模式先抑后扬,温州制造先扬后抑,这依旧是一波三折、褒贬不一的一年。

1987年11月,中国卖出的第一台移动手机来自NEC,广东中海集团董事长徐峰成为第一位消费者,号码是吉利的901088。

这个需要用一辆丰田农夫车的价格才能换来的砖头机,价值为2万元人民币,很长时间里是金钱、地位和特权的象征。

时间长了,人们将砖头机叫做大哥大。

这实在是贴切的名字,属于躁动的暴发年代,对财富的追求和炫耀达到鼎盛的年代。

两手七八个金戒指的人比比皆是。

但这根本不算什么,因为还有做得更出色的温州人。

在那里,有派头的人请客,必上两道汤,一道海鲜大盆中飘浮一只由百元美钞折成的小船,是为一帆风顺;另一道海鲜大盆中再浮一小盆,上面有规则地摆了10只进口手表,在座各位一人一表,是为表表心意。

温州人,就用这样原始的方式表达着对财富的炫耀。

所以,无需遮掩,温州矛盾交叠、令人困惑的现象还有很多,多样化经济中并非全是一片瑰色:一些私营企业无法再简陋的厂房,密密麻麻挤满了人和机器,粉尘迷眼,怪味刺鼻。

一些12至16岁的学龄儿童,为赚钱终日从事着紧张、单调和机械的手工劳动。

一艘舟山渔轮在东海翻沉,33名渔民丧生,原因是船上黏接板缝所用的桐油是假的,假桐油产于瑞安家庭作坊。

市区一幢敬老楼,一层开商店,二层为文化娱乐室,三层放菩萨供人们烧香拜佛。

24辆摩托车开道、上百人披麻戴孝,身穿白制服的管乐队吹奏着与哀乐大相径庭的乐曲: 《十五的月亮》、《妈妈的吻》……棺材由马车拉着,上面放着基督教的十字架。

苍南两户毗邻家庭,各自大门对联高悬,一边:致富全靠三中全会,幸福不忘一号文件;横批:知识万能。

另一边:钱如东海浩大无边,利如潮头滚滚而来;横批:上帝赐福。

新兴的农民城龙港,人们集资建学校、游艺场、电影院,同时也建庙宇,而更多地方最好的房子是神庙,最差的房子是学校。

金权交易虽查无实据,但钱能通神却是不争的事实。

乐清一位专业大户对《人民日报》记者说:这不奇怪,我们私下互惠互利,天知地知。

先富起来的人互相竞争,内容越来越丰富,最后竟然比起谁家祖坟和阴宅壮观。

《中国青年报》记者麦天枢记载: 船行瓯江,迎面扑来的是成百上千的坟墓……这些堂而皇之、居高临下、傲视天地的椅子坟包藏着的,不只是温州人祖先的骨血,这是来自传统的精神的流向,这也是来自市场的新财富的流向,一个地方的富裕程度往往可以从观察椅子坟轻易得出结论: 哪个村镇最富有,那里的坟墓就最气派。

这场造坟运动甚至成为《华尔街日报》和合众国际社报道的话题。

《华尔街日报》的美国记者说: 中国农民在富裕起来后花在建墓立碑和烧香拜佛方面的钱增加了。

温州的青山由于堆起了一座座坟头正在变成白色。

造一座新坟所花的费用可能相当于2700美元,这在中国来说是相当大的一笔钱。

合众国际社则报道: 温州四周的山坡上现在布满了白色的马蹄形坟头。

这是宗教和封建迷信复活的佐证,受到北京的严厉批评。

透过非驴非马、纷乱驳杂的经济现象,隐喻的现实似乎在告诉我们: 先进与落后共生,富裕与贫穷同存,文明与愚昧结伴;不同信仰交织,多种需求重叠。

先富起来的私营业主成为一切现实的始作俑者。

而这,就是温州现状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