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经商实在算不上是件体面的事情,相反只要在国营厂,无论什么样的职位,全家与有荣焉。
时任柳市工商所所长的胡万昌有这样一段经历,他一天去国营商店买东西: 饿了,有馒头吗?没有!这不是馒头吗?这不是馒头是面包!销售人员非常粗暴。
正是如此,当柳市第一家电器门市部在一片水果店的包围中出现时,就显得扎眼而突兀。
负责人吴迎春,36岁。
此后,以门市部结合家庭作坊,这种温州式前店后厂逐渐由1家增加到3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
只是八大王事件后,它们一度元气大伤。
这些无依无靠的柳市个体户们势单力薄,委婉恳切。
他们既刻意维持自己低微的尊严,又因面对悲怆的现实而选择低声下气;他们不遗余力地想尽办法追求温饱的生活,而环境的残酷总让其无奈。
但是,他们要如蝼蚁般顽强地活下去。
于是,大多数没有本钱的人选择了为五金电器业务跑供销: 新华的郑元孟出身赤脚医生、天力管件的柳知春出身铁匠,均做过供销员。
有统计数据称,今天绝大部分40岁以上的柳市老板都当过电器供销员。
不管怎样说,即使困难重重,1978年还应该算是柳市个体户的黄金时期。
穷困的人们如同一夜之间确定了人生理想。
偷鸡摸狗的不务正业者学会了扎花圈,爱赌博的混混也有模有样地做起了摆摊的买卖。
八大王之一的刘大源记忆中,柳市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治安最好的三年。
可见,经济,这个日后被保守主义者一再指责为导致道德下滑的元凶,也是无形的道德规范者、社会秩序维持者。
当时,最热闹的前后市街,八大王彼此店铺相邻。
而10多年后才声名鹊起的正泰南存辉这时刚辍学不久,正在目录大王叶建华的店门前练摊修鞋。
温州人头顶上,是国家即将掀起改革大潮的政策。
遥远却也可及,不过需要时间的层层传递。
可是,另一方面,倘若没有温州人被脚下诸多负面因素所激发的种种创业激情,单靠政策的渗透,温州经济不知要慢下来多少节拍。
卡尔·波普尔曾经讲过:人们选择民主,并不是由于它的种种好处,而是为了避免暴政。
某种程度上也许可以这么说: 温州人之所以选择民营经济,也绝非他们从一开始就辨析地看到了它的种种优劣,而是为了脱离贫困。
这是一种无关乎理想的人性本能,是跳跃在温州经济躯体内最为朴素而核心的自由精神。
如果能对自己的人生重新规划,胡成中会选择读完初中、上高中、考名牌大学,用知识来改变命运。
人生没有假设,少年失学的他只能眼看着同学们背着书包兴致勃勃地上学而心里阵阵难过。
生活总是贫苦不堪,又怎么能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呢?对于饭都吃不饱的人来说,读书简直就是一种奢侈和浪费。
穷则思变的冲动与遥不可及的大学梦无疑发生了不可扭转的冲突。
今天是残酷的,明天是残酷的,可后天是光明的。
正是看到了未来的曙光,胡成中憧憬着自己走南闯北跑供销。
愿望愈发强烈,带着姐姐给的200元钱,他平生第一次乘上了开往长沙的火车。
长沙郊区的乡村土路上,胡成中背着样品在泥泞中艰难跋涉。
馒头和水背在身上,一般在村户家借宿,实在找不到住的地方,找个草垛也能过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