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为大唐盛世的历史翻案:唐史并不如烟 > 第三章 夺嫡,皇子的内战(8)

第三章 夺嫡,皇子的内战(8)

2025-03-31 02:06:01

磨磨蹭蹭的杨素进来拜见的时候,杨勇已经烦到了极点:这些人怎么这么不着四六,一点时间观念都没有呢?其实人家杨素不是没有时间观念,而只是故意磨蹭激怒杨勇,进而造成杨勇愤怒的事实。

果不其然,杨素回去报告杨坚:太子面有怒色,似乎很不满!什么是小报告,这就是小报告,省略了前因,直接描述过程,最后夸大后果。

太子面有怒色这个不假,但原因是杨素磨蹭耽误时间,太子很不满那是对你杨素狗眼看人低不满,而不是对皇帝不满。

不过这些已经解释不清楚了,在杨坚看来,太子面有怒色就是对自己不满,现在的结果已经不是太子很生气了,已经转化成皇上很生气,后果嘛,等着看。

虽说在废立太子的问题上,独孤皇后是主张废的,但拿大主意的还是杨坚自己,独孤皇后的喜欢与否只是废立的一个指标,而杨坚的安全感则是废立的根本。

杨坚最终有了废立之意,最根本的还是没有了安全感。

一个皇帝没有了安全感,那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了。

实际上,在专制社会里,皇帝是最有安全感的,同时也是最没有安全感的。

作为皇帝你可以动用上百万人护驾,这上百万人增加了你的安全感,但同时也增加了你的不安全感,因为上百万人增加的只是表面的安全,而不安全感却始终在你的内心深处。

在不安全感的支配下,杨坚开始行动。

首先在皇宫附近、东宫左右安插了很多眼线,这些眼线不是来旅游观光的,而是密切监视太子的行动。

接着太子宫中军官以上的兵籍全部回归十二禁军府管理,这就意味着这些军官以后不再归太子直属管理,而只是作为禁军派驻,这下就等于解除了太子府的武装。

这还不算完,即使作为禁军派驻,杨坚还把精壮的士兵全部抽走,留下来守卫太子府的全都是老弱病残。

将来有一天如果太子准备起事,就只能用这些老弱病残了,到那时候,明白人知道这是太子在造反,不明白的还以为是太子组织的老弱病残运动会呢。

即便解除了太子府的武装,杨坚还是不想废太子,急得杨广一方直挠墙。

在快挠破一堵墙之后,他们又想了一招:无间道。

何谓无间道呢?就是策反东宫的官员。

只要东宫的官员出来指证杨勇谋反,那么你杨勇还往哪里逃呢?古往今来的事实证明,适当的恐吓加上适当的威逼利诱之下,总有一小撮要钱不要脸的人存在,太子府里的一个叫做姬威的人就这样成了无间道,他的上书让杨勇与杨坚的矛盾不再是父子矛盾,而上升成国家矛盾。

他的上书内容很简单:太子谋反。

看到这几个字,地球人都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了。

崩塌,以废立之名!太子谋反触动了杨坚本就脆弱的神经,从公元581年开国以来他就一直生活在忐忑不安中,二十年的紧张已经让他有些紧张过度了,这时候的他已经没有可以信任的人了。

一个没有了安全感的皇帝其实是最可悲的,普通人生存在世界上的第一要素就是生存的安全感,而富有四海的杨坚先生恰恰没有。

即便如此,杨坚还是不想废太子,因为废太子实在成本太高,风险太大了,废太子不是简单的一纸诏书,其重要程度不亚于订立一条基本国策。

翻看前朝的历史,杨坚有些战战兢兢,历史上废太子的朝代不少,而因为废太子而亡国的也不在少数。

比如秦朝,为了胡亥继位矫诏杀太子扶苏,东吴废太子孙和,西晋废太子司马僪,这些王朝都是因为废太子最后导致亡国。

当然也有废了太子不亡国的,比如东汉,比如北魏,他们的亡国不是因为废立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