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为大唐盛世的历史翻案:唐史并不如烟 > 第五章 高高在上,大业在我手中(2)

第五章 高高在上,大业在我手中(2)

2025-03-31 02:06:01

得知陈叔宝去世,杨广没有任何感觉,只是对着陈叔宝的名字一阵感慨:一晃灭陈都十五年了!既然去世了,那就给他个谥号吧,翻了半天,杨广总算翻到了一个字,炀,行,给他合适!历史是最好的编剧,此时春风得意的杨广万万不会想到,十四年后,他那位长得像老太太的表哥李渊会给他同样一个谥号。

公正地讲,李渊给杨广一个炀字挺不厚道的,对比陈叔宝的炀,杨广的炀有点重。

看看后世,明朝给元朝逃跑皇帝的称号元顺宗,清朝给明崇祯皇帝的谥号明思宗,都是亡国皇帝,隋炀帝,听着挺刺耳。

开挖长壕则是杨广上任之后的第一个大工程,这个工程有点搞。

十一月四日,杨广征发民工数十万人挖掘长壕,西起山西河津县,东到山西晋城市、河南淇县,南下到河南省新乡市,渡过黄河,一直延伸到河南省开封市,向西抵达河南汝州市,终点到陕西商州市。

家里有地图的朋友可以自己拿比例尺量一下,即使在现代,这样的工程量也很巨大,更何况在没有大型挖掘机的隋朝。

挖这个长壕做什么?防御!这个长壕隔一定距离就设立关卡定点设防,主要是防止大规模的骑兵入侵,再者即使步兵也够呛,至少也得跳下沟然后再想办法从沟里爬上来,当然这个攀爬难度还是不小的。

从长壕想起抗战时期一个笑话,不知道真实性有多高。

笑话里说某部八路军与日军作战,深挖战壕,战士们踩着凳子向日军射击,然后迅速撤出。

日军趁势抢占战壕,正得意的时候,八路军开始反击,日军这才发现,八路军战壕挖得太深了,而日本人腿又短,爬又爬不出来,跑又跑不出去,最后这股日军被八路军手榴弹解决了。

(挺损的,欺负人家腿短!)三件大事做下来,杨广要开创属于自己的时代了,他坚信,站在父亲的肩膀上,他将成为千古一帝,他的脑海中一直回响着父亲的那句话:吾以大兴,公成帝业!大业,在我手中!公元605年正月初一,隋朝第二个皇帝杨广宣布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大业。

大业,千古一帝的伟大事业。

然而梦想照进现实,靠的不是做梦,而是实干。

关于实干,杨广是有发言权的,他从来不是只说不做的选手,他说干就干,而且从未停止。

在杨广的大业年间,有两项大工程,一是凿运河,二是修长城,还好由于数百年前秦始皇已经修过长城了,所以在这个工程上,秦始皇帮杨广顶着骂名,修长城尽管也是隋朝的大工程之一,受到的指责并不是很多。

相比之下,开凿运河却是杨广的所谓污点之一,同征辽东一样,凿运河让杨广背负了千古骂名。

数年前,老舍先生之子舒乙先生的一篇文章引起骂声一片。

这篇文章最先登载在一本杂志上,随后在网络上登载,在网络上登载的题目是《仅凭大运河就应该为隋炀帝平反》,对此,在下深有同感。

大业元年也就是公元605年三月二十一日,杨广召集河南、淮北各州民夫前后一百余万,开凿通济渠。

自洛阳西苑引导瀔水、洛水注入黄河。

再从板渚引导黄河,穿过荥泽注入汴河,在大梁之东,再注入泗水,再注入淮河。

同时征调淮南民夫十余万人挖掘古邗沟,从山阳到扬子,注入长江。

运河宽四十余步,河两旁修筑御道,种植杨柳。

608年开挖永济渠,引导沁水向南注入黄河,向北流到涿郡(北京附近)。

610年开凿江南运河,从江苏镇江到浙江杭州,长八百余里,宽十余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