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一语成谶,李密的结局居然与项羽那么相似!说起来杨素被杨广疏远,其实并不是因为儿子的名字和智商,主要还是因为他的位置太高了,知道的事情太多了。
如果说嫉妒是杨家女人的天性,那么猜疑,则是杨家男人的秉性。
在开国皇帝杨坚的统治下,当年为他立下大功的臣子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被疏远,高熲、杨素、贺若弼、韩擒虎、史万岁,这些人都立有大功,然而他们的结果都一样,都是被疏远。
相比之下,大将史万岁更惨,刚跟突厥打了一场胜仗回朝请赏,没想到却被杨坚怀疑结交太子杨勇,当廷被活活打死,怎一个惨字了得。
杨坚如此,杨广同样也如此。
在杨广的统治下,他的猜疑心丝毫不亚于他的父亲,他需要的不再是权臣,也不再是能臣,而是听话的庸臣,因为老杨家的人都一样,对于别人的智商一贯低估,对于自己的智商则是一贯高估!在杨广的疏远下,杨素终于明白了,想继续在皇帝面前转悠是不可能了。
杨勇已经倒了,杨谅也已经收拾了,杨广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地方需要他,所以对于杨素,杨广的选择是供着,而不是用着。
被供着的感觉实在不好,但又能怎么样呢?名义上已经位极人臣,难道还要封你一个名誉皇帝不成?事实证明,在中国历代的官场上,一个官员对于政治生命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自然生命本身。
那些位高权重的人,一旦失去了官位,失去了实权,就如同龙王三太子被哪吒抽了龙筋,身还在,魂没了,杨素就是这样一个人。
自从大业元年被封为尚书令以后,他的工作不是更多了,而是更少了,甚至没有了。
部属对他倒是很客气,也客套地请他指导工作,但聪明的杨素看得出来,那是一种同情的客套,那种客套是现任干部对待退休老干部的。
大业二年六月二十九日,杨素被提升为司徒(三公之二),这更是一个闲职,一个能把自己闲出病的职位。
杨素彻底明白了,自己的政治生命已经结束了,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在重大节日接受现任国家领导人的看望和慰问了。
不过事情到这还没有完,随后杨素又被封为楚公,这也是一个荣誉称号,这个荣誉称号看着荣光,实则险恶,用通俗的话说,这个称号是让杨素替国家踩地雷的。
事情又是从天文台引起的。
当时一位天文台官员经过连续观察星象做出了一份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古随国地区将会有大规模的葬礼,也就是说这个地区将会死人,而且死的还不是一般人,不是皇帝就是重臣,反正得死人。
杨坚以前在北周时被封为随国公,因此在隋朝,古随国地区实际上指代的就是隋王朝,如此以来,这份报告的意思就是隋王朝将会有比较盛大的葬礼,对此杨广非常厌恶,怎么才登基两年就赶上这种事呢?那个年头是讲究消灾的,杨广灵机一动,还是想到了消灾的方法,既然有人需要死,那就让杨素来担当这个大任吧。
随即杨广下诏将杨素封为楚公,楚和古随国都是指湖北中部地区,实际是指的是一个地方,只是不同时代的叫法不一样而已。
杨广把杨素封为楚公意思很明显,你杨素就替国家死一回吧,我保证你会受到国葬的。
像杨素这样的高官,宫里是不可能没有几个朋友的,很快他就从宫里知道了皇帝这个封号的意思,为了国家,去死吧!任务够艰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