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一:隋制县令不能无故离境,杨暕却因为打猎的缘故把跟自己交好的一个县令违规带到了汾阳宫。
过失二:王妃韦女士早逝,而杨暕却与韦女士的姐姐通奸,而大韦女士是有主的,她的身份是元夫人。
然而就是这位元夫人给杨暕生了一个女儿,杨暕让相面师给元夫人相了一下面,相面师撂下了一句话:这个生女儿的会当皇后!(这话要是让独孤皇后听见能气得从地下蹦出来。
)过失三:祈求鬼神,使用邪术,诅咒侄子。
因为太子杨昭的身后还有三个儿子,从封建帝王传统的继承方法来看,这三个侄子与杨暕都有继承大统的权力,因为他们也有可能以皇太孙的身份继位(明代建文皇帝就是以皇太孙的身份继承朱元璋的大统)。
为了搬掉这三块绊脚石,杨暕想到了诅咒,使用了扎小人等诅咒方法,结果三块绊脚石没搬掉,自己却被老爹搬掉了。
有了这三大过失,再加上美女和麋鹿的芥蒂,杨暕的太子梦碎了。
从此在杨广的心里,这个孩子就被盖上了黑章,人家大使馆盖黑章是拒绝入境,杨广盖黑章则是这孩子永不重用。
自此杨暕只担任洛阳市长,不准参与中央事务,而且他还创造了一个就业岗位:定点监督员,杨广指定一名虎贲郎将定点监视其住处,一有情况马上汇报。
另外遇有皇帝巡游,杨暕必须陪同出巡,不是因为待见他,而是怕他谋反!宇文化及江都兵变时,不明就里的杨广对萧皇后说:莫非是老二造反?等宇文化及派兵去杀杨暕时,杨暕以为是父皇要杀自己,高喊:请钦差大人禀告父皇,儿臣不敢造反!父子相似到了这个程度,这也算父子一场!太子死了,次子废了,杨广的子嗣只剩下时年两岁的杨杲了。
相比表哥李渊的二十二个儿子,杨广的战斗力是要受到鄙视的,没办法,这个事情还真没法比,有时干着急也没办法。
在杨广看来,太子位空缺不是问题,他还有的是时间,然而定时炸弹已经给他绑上了,表哥李渊和李密他们并不打算给他太多时间。
驴友杨广,君临天下同自己的父亲相比,杨广更喜欢出巡。
父亲杨坚顶多每年去趟离大兴一百二十公里的仁寿宫,在杨广看来,这距离实在太短了,不过瘾,父亲出游的距离如同一只鸡的飞行高度,而自己追求的是苍鹰的飞行高度。
早在大业元年三月十八日,杨广就下诏:君王应该听取舆论,与民交流,然后知自己得失,朕准备出巡淮海,考察各地风情。
这纸诏书拉开了杨广巡游四海的序幕,从此大隋的皇帝在路上。
从大业元年开始,到大业十二年,每一年,大隋的皇帝都会出巡。
在这十二年里,共有三下江都、四次北巡、三征辽东、一次西巡,总计十一次出巡,每一次都是轰轰烈烈,每一次都是烈火烹油。
后世的清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留下的是传世佳话,而杨广留下的却是身后骂名。
同样是出游,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呢?一个原因是因为乾隆出巡给清王朝留下的是内伤,当时看不出来,而杨广给隋朝留下的是遍体鳞伤(外伤加内伤),瞎子都能听出来。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接替乾隆的是儿子,而接替杨广的是表哥。
儿子的任务是为尊者讳(至少不会拆台),连孔子都主张假如做父母的偷了人家一只羊,做儿子的打死都不能说。
而表哥就不一样了,李渊这个表哥的任务就是拼命地拆台(打死也不会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