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业五年,也就是公元609年,杨玄感迎来了第一个机会。
这一年他跟随皇帝杨广西征吐谷浑,返程时,全军过大斗拔谷,山路崎岖险恶,全军只能鱼贯而出,士兵,宫女,百官混杂,秩序混乱。
杨玄感见状准备趁乱杀掉杨广拥立秦王杨浩(杨广三弟杨秀的儿子)为帝,结果却被叔叔杨慎阻止了,杨慎的理由很简单,士心尚一,国未有衅,不可图也,这样杨玄感的第一次行动没有开始就结束了。
机会永远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头脑,隐忍了数年的杨玄感终于等到了起事的机会,这一年是大业九年,公元613年。
这一年皇帝杨广二征辽东,全国精兵尽数调往辽东,隋朝境内防守空虚,东都洛阳、西京大兴均由不满十岁的皇孙镇守,此时不反,更待何时?黎阳起兵决心已下,杨玄感着手准备,首先利用职务之便(当时他负责督运粮草)扣留东征军粮草,能不发就不发,能少发就少发,总之能饿死多少算多少;其次派人召唤两位随皇帝杨广出征的老弟杨玄纵、杨万石回来一起造反,倒霉的杨万石走到半道就被河北的地方官抓获斩首,倒霉名字,万石,完蛋;再者派遣家奴装扮成朝廷使者,从东到西大造舆论:大将来护儿谋反了,大家收拾好家当,准备参军平叛!(来护儿当时正准备从山东莱州出海攻击平壤,结果被杨玄感污蔑造反。
)六月三日,胸有成竹的杨玄感进入黎阳城,关闭城门,裹胁民夫,制造铠甲,设立官署,发布公告,宣布全面恢复隋文帝杨坚时的制度(等于宣告杨广非法)。
为了达到忽悠的目的,杨玄感给众人讲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先皇杨坚临终时曾经交代家父:好子孙为我辅弼之,恶子孙为我屏黜之。
后来家父又把这个神圣的任务交给了我,现在就要上禀先旨,下顺民心,废此淫昏,更立明哲。
讲故事的人绘声绘色,听故事的人云里雾里,遗诏这种东西太没谱了,死无对证,鬼知道到底有没有呢?既然你说有,那就算有吧。
讲完故事,杨玄感开始任命官员,先后任命了三个州的州长,以东光县尉元务本为黎州刺史,赵怀义为卫州刺史,河内郡主簿唐祎为怀州刺史,这就算支起炉灶了。
任命完官员,杨玄感开始给招募来的士兵训话,这些士兵的构成是这样的,运输民夫五千余人,水手三千余人,这些人有两个共同点:一、服劳役时间很长,所以早就怨声载道;二、痛恨东征,痛恨皇帝。
有了这两个共同点,杨玄感的演讲就有了切入点:主上无道,不以百姓为念,天下骚扰,死辽东者以万计。
今与君等起兵,以救兆民之弊,何如?众皆踊跃称万岁。
本就是干柴,再加上杨玄感的烈火,八千余人瞬间就完成了从黎民百姓到起义士兵的转变。
然而这些人来得快,去得也快,杨玄感的起兵从这一刻起其实败局已定,因为临时拼凑的士兵有一个共同特点:起兵时意气风发,失利时土崩瓦解。
兴奋中的杨玄感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以为,皇帝远在辽东,国内防守空虚,两都由十岁娃娃镇守,天下平定,有这八千人足以(见过幼稚的,没见过这么幼稚的)。
正当杨玄感筹划未来的时候,他的一个老友不期而至,这个人就是他的好友李密。
李密是北周八柱国之一李弼的曾孙,深得杨素赏识,所以常在杨家出没,跟杨玄感友情好到能穿一条裤子的地步,一条裤子,一三五你穿,二四六我穿,星期天让裤子歇一天,咱哥俩一起裸奔。
现在听说杨玄感在黎阳起兵,李密星夜兼程来投,在他心里,他等这一天也等了好多年了。